浙江在线08月03日讯
他们因为疾病,无法像其他同学一样安心求学。他们的求学路充满了荆棘与曲折。在比常人多付出千百倍的努力后,他们终于走进了高考考场。社会各界也为他们创造了特殊的考场。
如今,高考成绩已经放榜,各批次的学校也开始招生,他们的情况又如何?昨天,记者采访了他们——今年高考中的一群特殊考生。
嵊州市甘霖镇郑庄村的裘科亮同学被浙江财经学院录取了。这个好消息让知道他情况的人都为他和他的母亲而骄傲——二级残疾的他,为了求学,在10年的时间里,是母亲周校芬背着他走进学校……
8月1日,周校芬最担心的一件事终于落了地:该市爱心人士张小达,与裘科亮结对助学,全额提供大学学费。周校芬紧锁多日的眉头终于舒展了,她毅然决定,上杭城再为儿子陪读四年大学。
母亲背起儿子上学
10年前的一天,裘科亮患了阴性佝偻病。医生说,他今后再也不能走路了。
为了给裘科亮买药,为了供全家人生活,父亲裘运会在大米加工厂里努力工作,拼命赚钱。裘科亮唯一的姐姐当年高考明明上了组档线,却瞒着父母没有填报大学志愿。等父母追问此事时,她已在一家服装厂做起了学徒。
周校芬为了全心全意照顾好儿子,放弃了工作。儿子不能走路后的10年里,她陪着儿子读完了小学、中学和高中,成了全职的“陪读生”。
每天早上五点多,周校芬就起床,帮助裘科亮穿戴衣服,烧好早饭,捧到儿子面前让他吃,然后用三轮车载他上学,到了学校后还要背他上楼梯。傍晚四时左右,又将裘科亮从学校接回家。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周校芬就这样一步一步背着科亮走进教室的。
初中毕业后,裘科亮以678分的好成绩被嵊州一中录取,周校芬向嵊州一中的领导反映情况,请求在学校里能有份工作,方便更好地照顾裘科亮。学校领导了解情况后,聘请裘妈妈为寝室的管理员,让她在照顾儿子的同时,每月还能拿到650元的工资。于是,裘妈妈又开始了辛辛苦苦、无怨无悔的三年。三年内,随着教室的不断更换,二楼、三楼、二楼,裘妈妈背着裘科亮的身影依然不变,百来个台阶,每天四次,反反复复……
读书是我唯一的希望
裘科亮懂事后,经常反复地对自己说,我患了这样的病,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只有读书才是希望。要有出路就一定要有技术,而读书是唯一的捷径。于是,每这样想一次,就更坚定了裘科亮读书的决心。
裘科亮为了少给同学和妈妈带来麻烦,在生病后求学的整整10年生涯中,他在教室里没有喝过一次水,用这方式,拒绝上厕所,减少对周边人的麻烦。
体育课是他最静心看书的好时机,看着别的同学都去上课时,他选择了书;学校放映电影,同学都去看电影,他在读书;高中晚自习下课回家,他还是要看书……
关爱他的人和事,像拍摄过的胶带一样,在裘科亮记忆的相机里保存着,在他的脑海中播放着,无论在他失落还是痛苦时,都时时抚慰着他的伤痛,也鼓励着他的坚强。
小学生病住院时,舅舅送来《十万个为什么》给他看;读初中时,父亲单位看到他行走不便,送来了一辆崭新的轮椅;靠打工赚钱,收入本来就不高的姐姐常省下钱来给他买衣服穿,买参考书看;邻居们时常过来看望他,在读书回家时陪他和妈妈聊天……
十年别样寒窗,换来瘫儿成才。终于,裘科亮以自己的辛勤和努力,获得了高等学府的录取通知书,让关心他的人没有失望。
看不见的世界也精彩
那是一双漂亮的大眼睛,却在18年前就告别光明,当旁人为她惋惜时,21岁的海盐姑娘陆洁用三封大学录取通知书证明——看不见的世界也精彩。
近日,作为浙江省盲人学校的首批普高毕业生,陆洁被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民族大学三所大学的特殊教育学院同时录取,将在今年秋天成为一名音乐表演专业的大学生。昨天下午,记者在海盐见到了这位聪颖乐观的盲人姑娘,听她讲述了一段自己的传奇。
求学路坎坷
敲开了陆洁家的门,只见一个皮肤白白的清秀女孩大方地朝记者走来,嘴角带着微笑,她就是陆洁。
“我出生时眼睛是好的,可3岁那年发了一场高烧,从此再也看不见了。虽然失明一事没少给我添麻烦,但我没有因此灰心丧气过。”陆洁洒脱地说。
那年她8岁,正是上学的年纪。看着女儿的同龄人都背起了书包,爸爸妈妈忙着替小陆洁张罗学校,不料却一次又一次碰壁——“她什么都看不见怎么能来上学呢?”“我们的教材不适合她用的。”……即便如此,爸爸妈妈仍没有灰心,鼓励小陆洁:“看不见照样可以念书。”不能上学,她干脆在家里跟着当过教师的爷爷学习唐诗宋词。“就是那段日子让我爱上了古诗词,也喜欢上了念书。”陆洁回忆道。
陆洁居家自学的日子直到妈妈在报上发现浙江省盲人学校的消息后才结束。“那是1995年上半年,我记得特别清楚。妈妈看到那条消息时可激动了,说我可以上学了。”陆洁说着说着笑出了声。
熄灯了,我照样能“看”书
在老师的帮助下,乐观开朗的陆洁很快适应了学校环境,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而她为此付出的努力却远远超过常人。
“对于我们这些看不见的学生来说,学习数理化是最头痛的事了,尤其是涉及图形、实验的题目。”陆洁告诉记者。一次化学考试,有道题是问某种化学反应后会产生什么颜色的物体,陆洁答错了。“看不见真不方便。”陆洁脑海中闪过这样一个念头,“不然做过实验我肯定记得是什么颜色。”
失明带来的不便总是让陆洁身边的许多盲人同学变得异常敏感,可陆洁不这样:“从小到大,我几乎没有因为自己失明而哭过。我高中时写过一篇作文,题为《寻找幸福的秘诀》,‘看不见也好,可以用耳朵去倾听世界的声音。……要乐观面对生活,学会从弊端中发现有利的一面。’”
陆洁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报考心仪的大学,她在考试冲刺阶段给自己制定了一张异常紧凑的日程表:5点起床复习文化课,6点练习钢琴,白天上课,晚自修下课练习声乐,熄灯后再“看”会儿专业书。“熄灯后还复习不怕被生活老师发现吗?”记者好奇地问。没想到陆洁却狡黠地笑了:“和普通学生不一样,我们‘看’的可是盲文书,不需要灯光照明的,当然不会被发现。不过怕躺着‘看’容易睡着,我每天晚上都坚持坐着‘看’。”
“播音员”是我今生的梦想
其实,光看陆洁报考的都是音乐表演专业,就不难发现她还是位多才多艺的女孩。走进她家书房,只见一边是钢琴、一边是古筝,陆洁随手就用钢琴弹了一曲动听的《My Heart Will Go On》。
陆洁说,她接触艺术纯属偶然。念小学的时候,老师问她要不要参加文艺演出,她就上台唱了首歌,从此学起了声乐;后来学校组织兴趣班,她挑了电子琴,一学就是几年;高中音乐老师慧眼识珠,将她带进了钢琴;今年暑假她又学起了古筝,会得可真不少。可学习的过程也远较常人艰辛——所有的曲谱都要硬生生背下来。
因为报考的均是特殊教育学院,所以陆洁参加的是单考单招的考试,能够挑选专业的余地非常小。她悄悄向记者透露:“盲人考大学大都会选择按摩专业,不过我最想报考的专业是播音,可是这次没有。”原来,陆洁从小就是个广播迷,五六岁就喜欢模仿广播台主持人讲话。上高中后,她又成了学校广播站的首批成员,当起了主持人。“广播给了我一个五色斑斓的世界。”陆洁说:“我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播音员’。”
大学梦我们不放弃
在今年的高考中,我省出现了几个特殊的考场——一个人的考场。那么,这些考场中的考生们考上了大学吗?昨天,本报记者作了回访。
弱视男孩金希:
考上三本了
温州第二十一中学的金希是先天性弱视学生,从小到大,他只能用40倍的放大镜趴在书本上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本报曾连续报道零视力男孩金希的情况,引起了教育部门的关注。省教育厅专门批示,同意为金希等特殊考生设立单独考场。
高考时,学校不仅给他设了投影仪和助视器,而且在金希反映看题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监考老师还负责为他读题,并由他念答案,老师代涂答题卡。
“爸爸,对不起,我没考好,这么多人关心我,我却考得那么差,怎么办呢?我想高复,明年保证能考得更好!”当金希的成绩出来时,发现只上了三本线,与他平时的成绩相差甚远,金希对自己有点失望。
“儿子,你表现得非常出色,考试并没有出现紧张的状态。大家都不会怪你,因为你看不见,字迹写得非常不清晰,在回答问题时,特别是语文试卷,你们学校老师能够辨认你的字,但高考中的阅卷老师却很难辨你的字,考出成绩相差很多也不奇怪。对你的努力,爸爸已经很满意了!”爸爸金川一直鼓励着金希。
金川希望儿子不要放弃这次来之不易的上大学机会,因为这次成绩,不仅有金希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社会各界对金希的关心和帮助。
金希考虑再三,觉得爸爸分析得有道理,乐观的他希望自己能在大学里有更好的表现。
“别看金希比较斯文,不怎么和你多说话,心里却很惦记着所有关心他的人!”昨天,爸爸金川在电话中告诉记者,金希去永嘉看爷爷奶奶了,他一直想给记者打个电话,问个好,但因为没考好,他一觉得很内疚,不敢打电话。
弱视考生俞希阳:
在学习中期待录取
“因为视力不好,今年高考虽然我尽了力,但只上了第四批分数线。”昨天下午,当记者问起俞希阳录取情况时,他如实告诉记者。
本报一直关注的浙江省盲校弱视考生俞希阳,曾历尽磨难,克服重重困难,今年高考总分考了371分。这一成绩,对他来说,已经很了不起,但他还有更远大的理想和追求。
在暑假,俞希阳既没有出远门散心缓解高考的压力,也没有在家闲下来,他一心扑在书上,用特有的方式获取各方面知识,为圆自己的“大学梦”孜孜拼搏着,同时也为踏进大学校园做准备。在他看来,分数只是过去,只有学习,才有进步。
俞希阳透露,他填报了浙江省内5所职业技术学校,根据自己的优势,都填报“英语”专业,他想在英语方面有所建树。
“不过,我还是觉得有点危险啊,毕竟分数不高,如果能考400分以上就好了。”俞希阳还是有所担心自己的录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