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03 日讯 “好风凭借力,送我入青云。”在《红楼梦》中,风是薛宝钗想要“入青云”借的一种能量。
如今,生活在台州这个城市里的人们,更希望风成为一种能源。
这并非一个“空想”。9年前,浙江第一个商业化运行的风电场在临海括苍山上建成,33台巨大的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成电能,点亮了万家灯火。临海括苍山风电场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和世界相对海拔最高的风力发电场,并与新疆达坂城风电场、内蒙古辉腾锡勒盟风电场并称为“中国三大风电场”。
台州目前正在形成以核电为主,火电、水电为辅,抽水蓄能发电配套,风电、潮汐电互补的巨大“能量场”。在这个“场”中,作为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代表之一的风能正被不断开发和利用,它的扩充显然被人们寄予着更多的期望。
全省最大的商业化风电场
从与临海城关相距10多公里的括苍山下出发,我们沿蜿蜒的山路前行,汽车直接到达括苍山顶。风力发电场建在主峰的两侧,从山顶远眺,一台台矗立在山脊或山顶上的风力发电机迎风转动,十分壮观。
“这里共有33台600千万的风力发电机组和两台750千瓦的发电机组,装机容量2.13万千瓦。”浙江风力发电发展公司临海风电站技术人员张俊浩告诉记者。
1997年1月5日,总投资2.3亿多元的括苍山风电场开工建设,1998年6月26日通过国家验收。这是当时浙江环保型绿色能源的一个窗口,也是至今浙江最大的商业化运行的风力发电场。
“实际上,最初在括苍山建风力发电场只是项目的需要,真正实行起商业化运作却十分现实。”张俊浩说,一个风电场商业化运作能否盈利的关键是这个地方的风况情况,风速在每秒4-25米之间适合发电,一年内有效风况如果在20%以上(约2000小时),商业化运行的价值就较为可观。与此相比,括苍山风电场的年有效风况约为1500小时,因此要真正实行商业化运作只有想办法扩大规模。
2006年6月,括苍山风电场增加了两台750千瓦的发电机组,将原有的1.98万千瓦容量进行扩充,并顺利并入华东电网,年发电约3000万千瓦时,发电总产值约3400万元,打开了商业化运行之路。
风能开发的多头尝试
括苍山风电场的商业化运行模式显然为台州风力发电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与括苍山相比,台州沿海风能资源更为广阔。有关专家对台州市沿海及海岛调查后表示,台州海岸线风能开发利用具有较好的前景,许多海岛的平均风速在5米/秒以上,年平均有效风速时数甚至超过6000小时,具有巨大的商业运行价值。
近年来,台州市对于沿海风力发电的开发尝试不断,风能利用的范围和规模有望大幅扩充。2005年,装机达5万千瓦的大陈岛风力发电已经列项。2006年初,临海市与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发当地海上风电场前期工作协议书,临海海上风电场的建设也进入实质性阶段,此次在临海东矶列岛海域开发的风电装机总容量将达到20万千瓦。
据张俊浩介绍,浙江风力发电发展公司计划投资4亿元在温岭东海塘开发装机容量4万千瓦的风电项目,目前,该项目也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目前来讲,在海岛建风电站所需海底光缆的成本较大,制约因素较多,因此沿海风电站建设更加现实。从长远来说,海上风电场的开发意义则重大。”张俊浩说。
优势明显前景更广
在张俊浩看来,风能与其他的能源相比,优势较为明显。
作为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风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几乎为零,并在环保特别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有特殊作用。一台单机容量为10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与同容量火力发电机相比,每年就可减排1400吨二氧化碳、10吨二氧化硫、6吨二氧化氮。
另外,尽管风能开发的一次性投资比较大,但相比水电和火电,风能的后期维护、管理费用极低,风电是目前新能源领域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的发电方式。
近年来,国家对于风能开发的鼓励措施纷纷出台,如对进口风机免征增值税、风电场运行中的增值税减半征收等,这也从某种角度说明风能开发的巨大前景。
有关专家表示,未来几年,能源竞争将更趋激烈,政府有必要出台新的措施来推动风能的开发和利用,应资助并网建设的投入,或者借鉴国外对风力发电实行“绿色配额”的做法,要求电网公司必须采购一定量的风电,其比例按国家发展风能的规划测算得出,实行多购奖励、少购处罚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