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潮人二十四小时巡逻,维护看潮人的生命安全
钱塘潮“吃人”之后为何还有人在下水?
“红袖章”为何劝不住执意下江的人?
沿江企业也该为安全教育出分力
核心提示
浙江在线08月13日讯
近日,江干区有关部门印发了6.5万份公开信和5万余份针对观潮者的宣传报,重点发放给工作或居住在钱塘江一带的外来务工者。
如此大规模的有关钱塘江的安全教育还是第一次;之前,很少有单位对外来人员进行有关钱塘江潮水习性的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吃人”事故发生之前,钱塘江边的安全防范大多由“喊潮人”这一民间组织来完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那些决意要下水的人,对佩戴红袖章的联防队员的劝导并不领情;而外来务工人员所在的沿江一带的企业,也几乎没有针对钱塘江的安全教育。
现状
钱塘江边
警察24小时巡逻
在钱塘江边的七堡丁字坝旁,也就是8月2日悲剧发生地点,一块警示牌立在路边,用鲜红的大字书写着“血”的教训:2007年8月2日下午4时31分,此处发生30余人意外落水事件,有11人不幸死亡。
来来往往的行人一走到这里,大多会驻足观望。
8月12日中午,记者来到了事故发生地附近,发现丁字坝的入口已经安上了大门,铁锁牢牢挡住了行人的脚步。门口还停着辆警车。
而在堤坝之上,到处刷满了“潮水无情,切勿下堤”等各种标语。
入口边上新竖立着三块大警示牌,无不在告诫经过的路人“江水真的很无情”。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警员告诉记者,事故发生后,他就与其他两位警员被紧急派到了钱塘江边,承担起“守江人”的角色。
他们的工作是在七堡丁字坝到钱江二桥这一带进行24小时不间断地监视,三位警员轮班。
“看起来这工作好像没什么,但我们连吃饭时间都不敢放松,就怕有人在这个间隙下江去!”他说。
据他介绍,除了他们三位重点盯防丁字坝外,还有一些警员也不停地沿江巡逻,总人数有六七人,而彭埠派出所的警员总共也不过40多人,抽调大批警员巡江以后,他们的工作压力明显增加了。
“以前的工作偏治安一些,但事故之后,江边巡逻也成为了一大重点。”虽然现在还是有不少“敢死队”来丁字坝,甚至想下水游泳的,但根本过不了警员这关,只能乖乖回去。
此外沿江的各个村每村选出两名人员组成的联防队也是24小时巡逻,只不过,他们和派出所的民警不一样,穿着普通村民的衣服,骑的是电动车,只有袖口上那个红色的、标有“联防队”标识的袖标才能显示出权威,劝退一个个想爬过围栏、溜到水边去玩的人。
问题
“红袖章”劝不住执意下江的人
尽管江堤上24小时都有重兵把守,但记者仍亲眼看到还有不少人不听劝告下到江边去玩。
在九堡附近凉亭边,从安徽来杭州打工的许凤琴抱着三岁大的儿子,倚在沿江公路的栏杆上,看着江堤下面。
在江堤下,儿子的爸爸正和他的小舅子在水边玩,他们一人拿一个大号的娃哈哈矿泉水瓶子,东掏掏,西看看,不知在摸索什么东西。
当记者问许凤琴是否听说过8月2日的卷人事件,有没有看到不让下江堤的警示牌,许很老到地说:“没事,潮早过了。”
从小就长在江边,事发时还参与救人的渔民蒋伟刚说:“我们当地人晓得钱江潮的规律,知道它的厉害,我从小就这样教育我的子女,而我小时候也是这样受教育的,这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外地人是体会不到这样的教育的,更不清楚这潮水的习性。”
“事故之前,我们也经常提醒外地人,特别是潮水快来的时候,总会大声喊他们上来,以前他们根本不听,还埋怨我们多管闲事。”他说,就是事故发生之后,还有不少“不怕死”的。
沿江巡查的联防队员老赵说,尽管出了这么大的事故,但不少人还是不把安全当回事。
他说,本月10日夜里,六堡的联防队员碰上5个要下江堤去玩的年轻人,就把他们拦了下来,结果对方摆出一副很不合作的态度,因为言语冲突,对方竟然还动起手来,把其中一位联防队员的手机扔到了江里。
据悉,事情发生后,联防队员立刻报警,事件已交由当地派出所处理。
老赵说,他经常碰到一些硬着头皮要下去的人,这时,他只好找派出所,让民警来处理。
“也只有民警能处理,我们身上这个袖标不管用的。”说着,老赵扯了扯他左手手肘上的红色袖标说:“江堤很长,他们人手不够,而且我们都以劝导为主,很多时候根本劝不进去。”
沿江企业几乎没有针对钱塘江的安全教育
很多外地来杭的务工人员对钱江潮水几乎一无所知。虽然这次已经有人领教了潮水的凶险,但如何保证以后来杭的外来务工者了解潮水的特性,这成了大家最关注的问题。
在汽车修理厂工作的张凯是从四川来的,在他眼中,钱塘江潮都是在下午四点多才出现的。
“发生事故那天不是刚好4点多吗?”据此,他得出了这个结论,并说服了周围几个工友,不要在下午4点下水。而事实是,钱塘江潮水每天来潮的时间都不一样,而且随着天气的变化,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记者发现,和张凯一样对潮水一知半解的人还有很多。
在记者的随机调查中发现,在8月2日事故发生之前,只有极少部分的人听说过钱江潮卷人事故,大多是从本地村民或者房东口中获悉,只当作谈资,并未当回事;而外来务工者所在企业的安全教育本身就比较少,几乎没有一家企业或者单位进行过针对钱塘江的、有组织的安全教育。
不过,为了做好安全防范,当地政府还是作出了不少努力的,部分当地村民,尤其是外来人员的房屋出租人、工厂老板等做起了宣传工作。
此次遇难者中来自湖南邵阳县的两姐妹吴筠、吴丹就住在七堡村村民福根大爷家。
福根大爷告诉记者,对于钱塘江的危险,他几乎跟吴筠所在工厂的每个人都说过,去年暑假政府还专门在附近贴过告示,警告钱塘江的危险,只是后来因为不美观被人私下刷掉了。
沿江某村的村委会主任告诉记者,这几年政府花在宣传上的工夫还是不少的,但庞大的外来人口群是宣传教育的一大难题。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沿钱塘江,特别是钱江二桥的七堡一带,是杭州外来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之一。如五堡,本地人口只有3000多,而外来人口有3万~4万人。
而且外来人口有一大特点,即流动性很大,每年都有大批第一次来杭州打工的外来人员,而他们对钱塘江的了解,除了“天下第一大潮”这一美名之外,几乎一无所知。
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印发了《珍爱生命安全观潮——致来杭人员的一封信》,向外来人员及观潮者分发。
一位相关人员告诉记者说,面对庞大的外来人口和其流动特性,这份传单虽然前所未有,但效果也并不让人乐观。
记者手记
安全教育
不只是政府的事
距“8·2”钱塘江潮水卷人事件已经过去了10多天。10多天来,人们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类似的事件年年发生,为什么警示牌立了,喊潮人喊了,警员24小时巡逻了,依然拦不住外来务工者下江玩耍或游泳?
有人说,外来务工者们是“无知者无畏”。他们对钱塘江一星半点的知识,来自好心房东的劝说,周边居民的议论,来自吞人事件发生后媒体的报道。尽管这样,他们对这条江仍然有轻视和误解,心存侥幸。而更多的外来务工者,对潮水甚至一无所知。在他们眼里,这条随时可能改变面目的江和家乡的小河没多大区别。他们对钱江潮水的认识,与从小受着“钱江潮水会吞人”教育的杭州本土居民,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根据记者调查,其实政府相关部门的防范工作已经做得很努力。然而警示牌虽在,仍然有人视而不见;社区居民和沿江村民组织的喊潮人确实在事故防范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他们的劝说经常被当作耳边风,甚至遭人误解,也难怪联防队员希望弄套制服,好“吓”住那些硬要下江的人。
警示牌、喊潮人和巡警,只是江边的最后一道防线。外来务工者人数众多且流动性很大,防住了这个,未必能防住那个。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外来务工者工作的企业,在安全教育中处于“缺位”状态。作为用人单位,企业是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的最理想的主体,外来务工者居住的社区,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然而,这两者目前并没有真正行动起来。企业的安全教育通常只侧重安全生产,很少有企业关心员工的“安全生活”,很少有企业会主动提醒外来务工者在杭州生活的注意事项,包括不要随意下江游泳。沿江部分社区的宣传栏中偶然会出现一些安全提醒,却很少有外来务工者集中的社区能有组织地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普及钱江潮的知识。
此外,周边的一些“信得过的单位”,如学校等,其实也可以承担起一些安全教育工作。就记者了解,下沙几所沿江而建的高校,每年新生入学都要对其进行有关钱塘江的安全教育。那么,这样的教育能不能走出象牙塔,走向校园外的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