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13日讯 桌上厚厚的一叠病人资料见证着她忙碌的身影,满墙的锦旗诉说着患者对她的满腹感激,抽屉里满满的荣誉证书记录着她在专业领域里不俗的成就……她,就是在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被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的海宁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胡娟英。
“能够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这是广大党员群众对我的信任和重托,这是我的荣誉和幸运。”作为一名从医36年、有着34年党龄的老党员,胡娟英把自己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作为人生中的一桩大事,又一个奋进的起点。而听说胡大夫当选为党代表,许许多多患者献上了祝福……
手术背后的故事
6月24日,星期天,这本该是胡娟英的休息日,但她一如往常在医院忙碌着。“前一天,我刚给一名病人做了手术,放心不下,吃完早饭就过来看看。这不,一到医院就走不开了。”这几乎已成了胡娟英每次放弃休息天的理由。
“我们主任平均每年要做450多例手术。因为态度好、质量高,越来越多的患者点名要她亲自做。”胡娟英的大弟子许明辉这样告诉记者。而病人也说:“找胡大夫看病,我们放心。”
面对患者的信任,胡娟英回报百分百的爱心。最多的时候,她每天要做四五个手术,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有一次,为了抢救一名急腹症患者,胡娟英在手术台前紧张工作了整整一个通宵。第二天凌晨刚刚脱下工作服准备离开时,又送来了一批急诊病人,她二话没说立即换上手术服,回到手术台前继续工作了十多个小时。她的丈夫谈起那次经历,至今还有些埋怨妻子:“太不怜惜自个儿了。回到家的时候,累得都瘫在沙发上了。”
胡娟英把心中的这份责任作为钻研业务的动力。从开始学医那会儿,她就信奉着这样一个理念:“人家不要干的我来干,人家不要学的我来学!”在工作中她不放过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只要病人有需要,她坚持随叫随到。她还主动找机会进入手术室,看其他医生如何动手术,从中学习他人的门道。
经过二十多年的历练,胡娟英在普外科手术上的水平不断提升,可对技术的精益求精让她永远保持着钻研、学习的好习惯。她曾先后两度“回炉”进修小儿外科和肝胆外科方面的临床知识。即便是现在,她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赴杭州、上海寻师访友,观摩手术。这些努力让她在外科领域创造了多个“海宁第一”,由她主持的多项新技术填补了海宁市空白。
弟子眼里的严师
说起自己成长的过程,胡娟英总是忘不了自己曾经在大兴安岭度过的青春岁月。她说,正是那段知青岁月的历练,才有了她对生命意义的全新诠释。
胡娟英的敬业精神感染着她的“徒儿们”,从带学生到办培训班,她总是言传身教,诲人不倦。在她看来,勤奋和努力再加上几分运气,成就了她的成功,而勤奋的原动力,源于责任心、道德操守、荣誉感和敬业精神的总和。因此她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坚持提早上班带他们去医院查房。她认为,这不是形式,而是在一点一滴地锻造一名合格医生。
胡娟英总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总结出来的临床经验传授给新同志。每当有新同志走上手术台,胡娟英总是给他们壮胆,手把手地为他们指点迷津。已经是普外科台柱子的医生小许,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刚到科室时,是胡主任每次手术都把他带在身边,通过由易到难手把手地带教,他的业务水平很快提高。
“在手术前,胡主任总是认真研究病史,反复讨论手术方案,以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小许告诉记者,胡娟英不仅自己这么做,还要求其他医生这么做。一次,一位年轻医师跟着胡主任上台手术,因有心事而有点心不在焉,胡娟英立即给予严厉批评,她说:“在手术中很小的一点失误,对我们也许是千分之一的错,而给患者造成的却是百分之百的痛苦和不幸。”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全科室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作为妻子的遗憾
记者在与海宁市人民医院老院长马更生闲聊时,无意中得知这样一件事:最近,医院的一名妇产科退休医生病故,原本要参加老同事追悼会的胡娟英因临时有手术无法到场。最终,她让丈夫代替她前往表达哀思。
结婚25年来,胡娟英的丈夫经常扮演着这种“分身”的角色。作为一家公司高管的丈夫,既要忙自己的事业,又要挑起照顾家庭的重担。胡娟英笑称自己不会做饭,家里的饭都是丈夫做的。她说:“退休以后,我决定去学烹饪,给丈夫和家人好好做一顿饭,弥补我这25年来的亏欠。”
家庭和事业难以两全,胡娟英选择了事业。但作为一名母亲,第一个孩子不幸夭折成为胡娟英心头永远的痛。那是1984年秋天,胡娟英已经怀孕8个多月,过度的劳累使她感觉身体不适,医生告诫她回家休养,但她放不下手头的工作,坚持每天正常上班。谁也没有想到,孩子最终因早产而夭折,胡娟英和丈夫知道这一消息后,失声痛哭……时隔23年,胡娟英回想起这一幕,仍然眼眶泛着泪花。
为了病人,胡娟英不但没有保护好自己的孩子,也没照顾好自己的身体,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令她积劳成疾。在进入海宁人民医院的第二年,她就患上了肺结核,在家休养了3个月才康复。
从青春韶华到两鬓染霜,今年53岁的胡娟英在36年的从医生涯中,用一把小小的手术刀,告诉我们什么叫爱,什么叫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