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半百的父母每天3点起床卖早点,为省钱甚至去菜场捡菜叶。26岁的儿子成某却穿着名牌、开着“奔驰S600”,7年间挥霍掉300多万元,最终因无法找到资金维持奢侈生活,走上假冒他人证件申领信用卡的犯罪道路。
浙江在线08月15日讯
记者昨天从杭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获悉,在该队破获的杭州首起妨害信用卡管理案中,犯罪嫌疑人成某因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信用卡诈骗罪,被该市下城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
造假证骗领信用卡
今年1月中旬,杭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接到某银行举报:2006年12月,一男一女以“单位集体办卡”为由,向其几家支行递交23份信用卡申请表。银行审核发现,申请表附带的申请人身份证全部为假证。
通过调查,警方发现成某和其女友练某存在较大嫌疑,随后查明:成某、练某伪造25人的假身份证及工作牌、收入证明等,向4家银行上交106份申请表,并已在某行申领出2张信用卡。今年1月初,成某采取取现、消费等方法,持卡透支15937.2元。
警方追款牵出悲情家史
杭州市经侦支队负责该案的警官告诉早报记者,到成某位于余姚的家时,他很难把这个家和穿着光鲜的成某联系起来:老式楼房中的一室一厅基本没有家电,必要的家具也很破旧,就连成某的母亲也显得与年龄不相称的苍老。
成某母亲拿出厚厚一叠汇款单,每张金额从几百元至数万元,汇款日期从2000年成某读大学至今,加起来有五六十万元。
“为了这孩子,我们每天3点起床卖早点,然后我做钟点工、他爸拉三轮车——这样还不够他用。我们把家里该卖的都卖了、亲戚该借的也借遍了。这房子早已抵押给别人,就连他爸爸的三轮车都卖掉了,实在没钱给他还债了。”成某母亲告诉办案警官。
据成某母亲讲述,从2000年读大学到现在,上学时,儿子以“学费、生活费开销大”,毕业后以“承包项目”、“开网吧”等为由,不断向家里要钱。
意识到儿子可能沾染恶习,父母写了几十封信:“我们连垃圾箱里扔掉的东西也捡着吃,你就是开口要钱,不管我们死活……”“你已变成冷血动物,爹娘带病挣来的钱还要这样乱花,还不肯回头,越犯越深……”落款是“你的苦妈”,“娘,晚上1点,最后一次流着眼泪写信给你”等。
专家观点
最大的责任在父母
“形成这种状况,我认为最大的责任在父母——长期的溺爱、金钱上的纵容,使孩子的自我期望很高,而面对贫困的家庭,又会无奈、绝望。长此下去,容易出现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对社会、家庭的冷漠、残酷等”,心理学家、杭州第七医院院长赵国秋分析,在没有明确具体用途、必要性前就把钱给了孩子。“即使意识到儿子可能沾染恶习,也没有采取‘经济封锁’等,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孩子人格障碍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