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特聘教授为本科生上课
最直接的好处是,学生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再是了不起的大事了
浙江在线08月16日讯
宁波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学生杨志华近日听到一个好消息,他参与的一个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的IEEE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然而这对于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的本科生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太了不起的事了,近年来,这个系的本科生们在《中国科学》、《Ultrasonics》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这是因为他们系有一批海外特聘教授在给本科生上课、指导论文,所以学生的水平提高很快。
特聘教授走上本科生讲台
在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特聘教授承担了本科生的主要课程教学。一位大二学生自豪地说:“给我们上课的都是特聘教授,他们很多用双语教学,一开始我们有些不适应,特别是专业术语听不太懂,一个月多后,听课就顺畅了。”平时,这些教师与学生通过电子邮件保持联系,师生经常在邮件里讨论问题,教师鼓励学生用英文发表自己的观点。
从美国回来的王骥教授给学生上课用的是美国教材,讲课方式也是开放式的,鼓励学生与他争论。教育学生强调引导,而不是灌输,更多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大四学生段士伟说:“本科生能聆听到这些教授的教诲,与他们亲密接触,我们感到非常荣幸。”
不过,特聘教授给学生的压力也是很大的。比如材料力学这门课比较难,老师要求又高,学生必须课前预习,课后不断复习,才能跟得上老师的进度。
名师“坐诊”答疑解惑
宁波大学工学院的“导师制”是从学生大一时开始实行的。学院将新生分配到每个导师名下,导师就学习方法、专业选择、就业去向等问题,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并根据学生本人的兴趣和潜力,为学生制订发展规划。
今年读大二的孙妮莎是名性格开朗的女生。大一时,系里请王礼立教授担任她和另外两名同学的导师。王礼立教授曾任宁波大学副校长,年逾古稀,十分关心本科生培养。在她的印象中,王礼立教授学识渊博,视野宽广,待人温和可亲。有一次,他们与王老师一起吃饭,在使用一次性筷子时,王老师饶有兴致地说,把一次性筷子掰开,也反映了力学中的应力与应变的关系。这让他们觉得力学无处不在。大二分专业时,他们都选择了工程力学专业。
为帮助学生成长,从大三开始,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就有计划安排优秀本科生进入导师实验室,参加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