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16日讯
一楼的一室一厅一厨一卫,新粉刷的雪白墙壁,水电齐全,通畅明亮,安徽人老张一看就挪不动脚了。
“多少钱?”“7块钱一平方,明码标价。这房子50平方,350块一个月。”
350?虽然来之前就知道便宜,但老张还是瞪大了眼睛,“我们就住在马路对面的小区,20来平方米的车库,每个月也要300块。”“我要了!”这个平常买个几两肉都要犹豫半天的铁算盘,破天荒在面对这么大一笔花销上,如此当机立断。
老张在绍兴汽车东站开电动车送货,听老乡们说越西小区有房子专门租给外地人,昨天带了老婆孩子,顶着大太阳跑来看。没想到,真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一边是房子空着难处理 一边是租房不容易
位于绍兴市城西的越西小区,原本是北海街道西郊村城中村改造时的中转房,一共14幢252套。2006年11月,城中村改造完毕,村民们都搬进了安置房,这里就空了出来,“当时,怎么处置这些闲置的中转房,村委会讨论过,都觉得蛮头疼。”西郊村村委会主任柴水火说。
这个事,传到了北海街道人大副主任朱伟萍的耳朵里。这时的她,正在被另一个难题所困扰。“我们辖区内一万四千多名外来务工者,找房难、租房贵,常常有人来街道诉苦,”朱伟萍说。一边是外来人员找不到房,一边是西郊村有这么多的闲置房源愁出路,两个难题在她脑海里一凑,很自然地就有了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
把房子租给新市民 50个村民代表全票通过
把越西小区拿出来,专门面向外来人员,以优惠的价格出租,朱伟萍的这个思路,得到了绍兴市越城区政法委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的首肯。
2007年3月15日,一个成熟的方案被拿到西郊村村民代表大会上讨论,50名村民代表全票通过。“外地人在我们这打工赚钱不容易,我们有这个条件,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些便利,也算是一个支持。”
2007年5月,经过翻新改造,越西小区开始面向全市“新市民”出租,价格被定为每平方每月7元,“我们前期经过调研,这个地段的租房市价,最少每平方10元,而且条件还远远达不到越西小区的标准。”朱伟萍说。
这么实惠的价格,立刻受到了外来人员的追捧。
来自金华的马美红和丈夫是越西小区的第一批住户,他们租了一套53平方的房子,还把一部分隔出来开了家小卖部。
日子好过了,马美红每天都笑眯眯的,原本丈夫每顿饭都要喝瓶啤酒的“坏习惯”,她也不数落了。
现在,越西小区252套房子,已经租出了157套。
不但双方都得了好处 而且成了管理典型
外来人员得到了实惠,西郊村的村民同样得到了好处。柴水火说,按照测算,理想状态越西小区全部租出去,村里每年会有120多万的收入。
“我们已经制定了政策,今后,按人头算,每个村民每年发500元,女性55周岁以上,男性60周岁以上的老人,再多发200元,同时,每年给这些老人组织一次旅游,这些钱,都从出租收入里支出。”
与此同时,越西小区还被纳入了绍兴市越城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试点。
在政府指导下,村里出了一个村委委员,属地的北海派出所抽调了一个协警,区先进社区铁甲营社区派出了一个社区干部,会同一个计生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了四人工作小组,对越西小区进行社区化服务,小区化管理。
“基本思路是延续了‘横桥模式’的片组式管理,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集聚式管理,”越城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倪国丰说,越西小区为流动人口管理的新模式建立,提供了契机。
廉租区这么好
不如东南西北各弄一个
越西小区的集聚效应,马上得到了相关职能部门的注意,越城区人事劳动局主动找上门,在小区内设立了一个人力资源点,在小区入口竖起小黑板,为入住的外来人员提供工作机会。越城区团委也赶来设立了一个青年联谊中心,为外来人员做红娘,牵线搭桥。
“这里房租便宜,安全又有保障,服务还好,我们家电路坏了,晚上10点多了一个电话打过去,电工马上来帮我们弄好了,这在其他地方,哪里做得到,”马美红说,她打定主意,在这里安上家了,还要招呼在绍兴的亲朋好友们都来。
“这还只是第一步,”倪国丰说,在他个人的设想里,将努力推广越西小区模式,“以绍兴城为中心,东南西北各弄一个这样的外来人员廉租区,像卫星城一样,那么绍兴的流动人口管理必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