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19日讯
经过一年多的寻访调查,国家民政部日前确认杭州市上城区柳翠井巷居委会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最早的居委会。
这个最早的居委会,在现在的惠民苑社区;10月,惠民苑社区将更名为柳翠井巷社区。上城区准备在“源茂里”居民楼南面空地上,修造柳翠亭,重挖柳翠井,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的纪念标志。
昨天,惠民苑社区在光复路50号一楼展示“柳翠亭”的初步设计方案,邀请社区居民评议;同时展示的还有新建的柳翠井巷社区办事大厅及社区居委会发展纪念馆(暂名)。
新建的柳翠井巷社区办事大厅,在光复路50号一楼,10月中旬后,居民们找社区办事,都集中在那里。
现在惠民苑社区办公点将改建成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里面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棋牌室、老年食堂、社区电子阅览室、志愿者服务站等,今年底明年初投入使用。
社区居委会发展纪念馆(暂名)设在“源茂里”36号居民楼里。这幢房子现在是空的,进去是个天井,有上下两层约100平方米,准备陈列搜集到的有关柳翠井巷居委会的相关史料、物证。
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为啥是柳翠井巷?
新中国最早的居委会建于何处?近些年说法不一。天津、上海都曾一度被学者、媒体称为“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的诞生地,主要依据是天津在1950年3月建立了“居民委员会”;上海在1949年12月成立了“宝兴里居民福利委员会”。
但杭州市档案局保存的一封信,推翻了以上说法。
这封信是当时杭州市上城区区公所(相当现在的区政府)田奎荣区长写给市政府新闻室的,其中一段写道:
最近半个月,我们集中力量进行“废除保甲建立居民委员会”这一工作,现在工作告一段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已经宣布成立。
信的落款时间是1949年10月28日。显然,杭州市上城区成立的这个居民委员会要比上海、天津的早。
1949年10月中旬,杭州市人民政府根据市民政局的提议,召开区长联席会议,专题讨论取消保甲建立居民委员会的问题,并决定在上城区、下城区和江干区先行试点。
上城区是当时杭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区长联席会议后,区里的同志立刻行动起来,很快就完成了试点工作,成立了柳翠井巷居委会;江干区紧随其后,在11月完成了试点,成立了“望江门居民委员会”。到1950年2月,全市共新建居民委员会571个。
柳翠井巷的由来
相传宋朝时,柳翠井巷曾是营地。南宋绍兴年间,有个叫柳宣教的山东人来杭州当父母官,他死后,继任者对他的妻女却没一点照顾。
柳妻死后,女儿柳翠只好卖艺为生。柳翠不仅色艺双绝,而且乐善好施,在万松岭下造了一座桥,叫柳翠桥;在营地中凿了一口井,叫柳翠井。元代《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还为她写过“月明度妓”的曲子。
柳翠井巷便因这口井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