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0日讯 已实施的国家食品市场准入制度,明确规定包括水产品在内的食品都要实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也就是QS认证。国家质监总局也相继公布了食品生产许可证产品目录,作为盐渍、干制及生食海产品的嵊泗海蜇、嵊泗虾皮、嵊泗螺酱等都被列入其中。这就意味着这些土特海产品要明码标价销售的话,必须取得QS认证,否则就会被市场拒之门外。
目前,在嵊泗加工生产这些土特海产品的企业有20来家,家庭作坊则更多,对于这些分布在海岛的小型加工点,QS认证体系就像是一道“紧箍咒”,一念到就头痛不已。那么,究竟该如何尽快破解这道“紧箍咒”呢?
加工企业:壮大规模,提升档次
嵊泗螺酱、嵊泗海蜇、嵊泗虾皮等,都是蜚声市内外的传统土特海产品。很多人会托嵊泗的亲戚朋友捎带,或者在去嵊泗开会、旅游后买些回来品尝。而事实上,嵊泗螺酱等土特海产品,消费者在各大超市、卖场甚至农贸市场确实很难买到。
嵊泗县加工生产该类产品的一些企业主告诉笔者,不是他们的产品不想进超市或大卖场,而是受到进入门槛的制约。眼下最大的制约就是由种种原因造成无法通过QS认证体系。
由于嵊泗螺酱等的加工生产企业不仅规模小而散,而且长期处于小打小闹状态,产品销售方式也一直以团购或客商直购为主,一些加工生产企业都想尝试将产品打入超市、卖场,但由于超市、卖场门槛较高,货款周转时间较长以及企业自身生产设施简陋,部分加工原料短缺,生产流动资金缺乏等因素的制约,结果都没做成。
嵊泗金盛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嵊泗海蜇,曾连续几届获得省农博会优质奖,虽经过一番努力打入了外地一些超市及农贸市场,但因未能取得QS认证,最终被退了回来。而无法通过QS认证的原因是其加工生产车间面积偏小,达不到生产许可要求。今年6月,在县质监部门的指导下,该公司已对加工生产车间进行改造扩容,争取达到生产许可要求。
黄龙乡峙岙村的9户加工生产嵊泗虾皮的家庭作坊,于去年8月联手组建了虾皮加工联合体——嵊泗蛟龙烘道水产食品厂,目前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市场占有率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加工生产的虾皮主要销往温州、福建等地,下一步打算投入资金完善加工生产设施、增添相关设备,加工生产可通过QS认证的小包装箱虾皮,早日打入各地超市或大卖场。
有关部门:加大扶持,积极协助
嵊泗县科技局在为海蜇、螺酱等加工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还给予一定的科技经费补助,并将部分产品列为科技扶持项目。县海洋与渔业、经贸等部门多次组织海蜇、螺酱等加工生产企业参加省农博会、农产品展销会等会展,扩大产品的知名度。作为QS认证体系对口主管部门的县质监局,今年以来多次派员深入各加工生产点,宣讲QS认证对产品及企业所带来的诸多益处,以及通过QS认证所要具备的条件和要求,6月份还组织全县螺酱生产企业参加市里举办的QS审查细则培训。同时,加强对各生产企业的检查督促,对不符合生产许可发证条件或达不到生产许可发证要求的企业,提出整改意见并指导帮助其整改。并积极与省、市相关QS认证咨询机构取得联系,邀请专家来嵊泗,现场为嵊泗螺酱等加工生产企业指导QS申证,促使这些企业对症下药改进生产设施及相关设备。
目前,蛟龙烘道水产食品厂、金盛水产食品公司及部分螺酱生产企业已申报QS认证,另有部分企业已与QS认证机构签订了咨询服务协议。据县质监局负责人介绍,嵊泗虾米、嵊泗脱脂黄鱼等部分生产企业也开始着手申请QS认证,预计今后会有更多的嵊泗土特海产品获得市场准入。
业内人士认为,嵊泗螺酱等土特海产品长期沿袭粗加工的生产经营模式,要通过QS认证依然任重道远。关键在于加工生产企业转变观念,不断加大技改投入,争取把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品牌档次,同时也需要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扶持,尤其要在生产资金、技术、市场销售、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加快嵊泗土特海产品做精做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