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2日讯 投资养8头猪,种植生姜茶叶等经济作物,抽空再接些打火机外壳加工业务,预计一年下来可以增收两万元……尽管没有用白纸黑字一笔笔地记录,但一想起由帮扶干部周福娇帮他量身定做的这本“增收账”,泰顺县松垟乡上仁村农民郑炽烈就喜上了眉头、甜到了心里。
为了深入推进“139富民攻坚计划”,推动欠发达乡镇跨越式发展,今年以来,我市全面推广“一户一策一干部”做法,把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且有劳动能力与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列为帮扶对象,以户为单位,建档立卡,选准一个帮扶项目,落实一名帮扶联系干部,提供一笔扶持资金,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郑炽烈就是从这项惠民政策中受益的农民之一。年初,当被乡里确定为帮扶对象后,郑炽烈致富意愿非常强烈,准备养50头肉牛。“一下子养这么多肉牛投资大、回报慢,而且你没有养牛经验,孩子还在读书,家中只有他和妻子两个劳动力。”帮扶干部周福娇觉得他选做这个项目风险太大。为帮郑家找到合适的发展项目,周福娇在一个月内把郑炽烈和他的亲朋好友组织起来开了多次“家庭座谈会”,一起帮郑家拿主意,最终根据郑家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多元发展的路子。
同郑炽烈一样,短短半年时间,全市就有近三万户贫困农户受益于“一户一策一干部”的做法,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量身定做了一本“增收账”。帮扶干部们不仅根据各地的资源和特色优势,而且根据结对帮扶农户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带动贫困农户走特色农业致富、旅游业致富、劳务输出致富、来料加工业致富、域外农业致富等发展路子。
“一户一策一干部”做法的推广,提高了扶贫“精准度”,激发了群众潜力,使每一位贫困群众转变观念,不等不靠,自发谋求脱贫致富。泰顺县横坑乡农民许一豹原是贫困户,在结对干部帮助下,他选择了脱贫项目,投资1000多元买了3头母羊。在帮扶干部翁仕源的帮助下,他的养羊生产经验日渐丰富。经过近一年的发展,目前已有存栏山羊20多头,预计全年获利近4000元。他说:“结对帮扶的干部帮我找信息、订项目、搞培训、贷资金,我不努力脱贫致富还真对不起他们了。”
“一户一策一干部”的做法,还把贫困农户和产业化组织对接在一起,彻底改变了生产盲目无序的状况,使“造血”式扶贫新机制得以发挥更大效用。如今,民营企业、温州商会等纷纷参与帮扶,帮助贫困农户共享发展成果。苍南观美、泰顺雅阳、洞头霓屿等地的来料加工业红红火火,许多农妇在家门口甚至在灶台边就可以“上班”致富。在外温州人也纷纷发挥优势,反哺家乡,目前已有25家外地温州商会与26个欠发达乡镇结对帮扶,浓浓乡情带着扶贫资金与脱贫项目走入一座座大山,惠及一个又一个贫困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