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垄断人才的“杀手锏”
任何企业都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华为却把人才的优势提升到极致:垄断。深圳广泛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去华为办事千万不要轻易提起你的学历,因为门口让你登记的门卫很可能就是硕士,公司里打扫卫生的可能就是一名本科生。”这虽然是个笑话,却暗示了华为员工的整体高学历。
万人招聘
1998年之后,华为每年都启动大规模的人才招聘计划,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主要媒体上大做广告,在著名高校里召开招聘专场,重金招揽各路高手。
1998年,华为一次性从全国招聘了800多名毕业生,这是华为第一次大规模招聘毕业生。1999年2000名;2000年4000名;2001年5000多人……培训后,这些学生中的80%以上充实到了研发岗位。
华为这样的“大手笔”,也被一些同行指责为“垄断人才”,在国内电信人才紧缺的时候,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有限的人才都拢到自己的手里,即使自己暂时用不完储备起来,也不让别人招聘去用,以此限制对手的发展。
高薪留人
华为大量从国内各所名牌大学招聘优秀学生,能够屡屡得手,完全得益于它的“杀手锏”——起薪点高。外界传言称,华为的工资几乎是深圳所有公司中最高的。其实,华为给员工的不仅有高工资,还有股权和其他待遇。如果人才要走,华为也不会干预,更不会克扣你的任何福利、奖金。“华为不光为自己培养人才,还在为社会培养人才,这些员工到社会上后,也是社会的财富。”任正非曾经说。
华为开发部一位副经理2002年1月辞职的时候,他拥有8万股股份可以套现。这位副经理当初从原来的国营单位辞职,办理调动手续的时候,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刁难,先被扣了当年的奖金,又被索赔1万元,找了很多领导求情,才办好了辞职手续。而当他从华为辞职的时候,根本不用自己去跑,公司专门有一名人员给他办理完所有的辞职手续。当他接过那一大笔沉甸甸的股份套现现金,突然发觉辞职可能是个极大的错误。“华为真的很够意思。”这名员工说。
1996年,华为开出了4万元的年薪聘用了一位从事芯片研发的工程师。这位工程师到位之后,华为发现他的价值远大于当初的价格,立刻将其年薪涨到了50万元。如此豪放的人才战术,让外资企业都望而生畏。
“魔鬼训练”
上岗前的培训,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必修课。华为的做法与众不同。一是时间长,5个月;二是不仅限于企业文化培训,而是分为军事训练、企业文化、车间实习、技术培训、市场演习等五个部分。这5个月的生活就像炼狱,但是“生存”下来的人,则有获得“新生”的感受。
任正非以军人特有的风格管理华为,在这种模式的长期运用下,华为人纪律严明,高度自觉。华为不止一次在深圳体育馆召开全体员工大会,会议进行4个小时,从没有响一声呼机、手机。散会后,会场没有留下一片垃圾,干干净净。
5个月的封闭式培训,新员工都是带薪的,奖金也照发。训练标准严格按照正规部队的要求,凡是在训练过程中遭到淘汰的员工将被退回,经过几轮筛选幸存的员工才能正式进入公司。很多员工总结这段漫长的培训过程时用的是:苦、累、考试多。“如同高考冲刺阶段一般,这一段时间的考试次数远远超过了大学四年的总和。”很多学员对这种痛苦的煎熬铭记终生。但这也是他们日后向他人炫耀的资本,并受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