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01日讯
“黄包车夫太可怜了!他们是生活在旧社会最低层的人,受生活所迫,无论晴雨,用自己的两只脚,拉着客人低头向前跑,每当我回想起那‘啪啪啪’脚掌拍地的声音,都会心酸不已……”昨晚,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学者毛昭晰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我反对西湖边重现黄包车!”
几个老朋友也都投反对票
本报8月9日刊登《西子湖畔有望重现人力黄包车》一文后,不断有读者来信来电,对在美丽的西湖边上要不要恢复人力黄包车表达自己的看法。8月30日,本报又刊登《西子湖畔恢复人力黄包车行吗》,综合了多方读者以及专家的不同意见。
“我一直是早报的忠实读者,你们30号报道的‘黄包车’新闻我反反复复仔细读了好几遍。西湖边要恢复黄包车,我觉得这个主意很不可思议。今天我碰到几位老朋友,谈起这个话题时,他们也纷纷表示反对。”今年78岁高龄的毛教授告诉记者,他从小生长在杭州,只有抗战时期离开了8年,所以他这个“老杭州”对西湖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关注。
宁愿走路也不愿坐黄包车
1931年的《申报》有一个统计:当时上海的黄包车夫有8万人左右,而全国的“骆驼祥子”估计在100万人以上。
1949年后,随着三轮车的兴起,黄包车逐渐被淘汰。1955年3月1日,上海最后一辆黄包车被送进博物馆。如今,国内一些城市为了开发旅游,黄包车又开始兴起。
“解放前,我住在小营巷,家门口一户人家,男的就是拉黄包车的,日子过得非常辛苦。《骆驼祥子》你看过没有?那就是旧社会车夫的典型写照,”说到这里,毛教授的声音有些激动,“我宁愿自己走路,也不愿意乘坐黄包车,如果坐上了车,看着车夫佝偻腰身的背影,于心何忍哪?”
“现在我们首先要弄清的就是,究竟什么是黄包车!”毛教授认为,现在很多年轻人还搞不清楚究竟何谓黄包车,黄包车到底长什么样,“黄包车与现在很多城市的客运三轮车并不是一个概念,这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三轮车我并不反对,但是黄包车,我是坚决反对!”
“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但是传统历史文化并不一定全都是精华,其中也有糟粕,我反对这种设想!”毛教授最后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