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磨合挺费脑筋
娶一个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进门,前期的磨合也不是轻松事儿。据过来人介绍,只跟“品牌”打交道相对单纯一些,但如果涉及收购公司,问题就复杂很多。
浙江企业收购的大部分老品牌原来都是“国”字号的,不过也有例外,宁波东驰电器有限公司就收了一个叫“司迈特”的民企,那是生产饮水机的老牌子。不管是收购国企还是民企,解决人的利益和矛盾最让人头痛。
“‘司迈特’是民企,企业包袱相对较轻。几乎所有工人我们都是新招的。”尽管这样,杭州司迈特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钱瑞林介绍,他们的磨合花了3个月,“已经算非常高效了。”
收购了“红心”的华裕集团,面对的问题就更多一些。行政副总黄照奇告诉记者,作为国有企业,“红心”原来的员工都有班车接送,而且企业大大小小领导共配车21辆。
“经过改造后,21辆领导用车只剩下3辆。可想而知,原来有车的人心里是多么不愿意。”华裕给每个员工补贴车费,让他们自己解决交通问题。这种类似于政府“公车改革”的做法,让公司人心渐渐得到安抚。
原来企业留下的200名工人,也让华裕高层费了不少脑筋。最后,他们决定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能够继续上岗的,按公司规定付薪水。没能上岗的,集团用各种方式“养”两年。
“既要调动原来员工的积极性,又要妥善安置那些不再适合新岗位的工人,企业收购难,最难是人员安置。”许多老总在收购老品牌后,都有如此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