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06日讯
居住环境的改变,对于住在廉租房内每个家庭来说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它可能意味着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常的生活节奏、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对于江山市的一位普通市民郑卓娟来说,这意味着她的儿子有了一张属于自己的书桌。
同郑卓娟一样,几年来,有许多普普通通的市民住进了廉租房。近日,本报记者特地走进他们的家……
郑卓娟坐在儿子的书桌前。
郑卓娟:儿子也有自己的房间了
当记者来到位于江山市学府三区郑卓娟的家时,她正一个人坐在窗边缝补衣物,丈夫已经出门工作了,儿子也上学去了,家里很安静。虽然没有华丽的装修,但是摆有简单家具的房间依然被主人收拾得干净整洁。这间两室一厅建筑面积达65个平方的新房,租金只要80块,而附近小区内同样户型的房子租金约在250元到350元之间。
“从来没想过能住上这样的房子。”郑卓娟说,从小身患脆骨病的她稍微磕碰一下都可能骨折,连正常的家务劳动都无法胜任,更别提赚钱养家,而丈夫十几年前就因为工伤失去了右脚掌,如今靠开残疾三轮车赚取微薄的收入。拥有自己的房子对于他们来说几乎不可能,城市里动辄几百元钱一个月的房租也是天价,夫妇俩人只得去乡下租了一间20平方的简陋泥房安身,可这样不但丈夫每天出门工作不便,在城里上学的儿子也不能经常回家,只能在几个亲戚家轮流借宿。
住进廉租房之后,不仅是居住环境改变了,而且一家人的心境也得到了改善,“看,这就是我儿子。”郑卓娟拿出了家里的相簿给记者看,刚上高二的儿子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一直是她的骄傲,所以看到每次儿子回家却没有一张能好好写作业的桌子时,她都觉得心中有愧。
“现在我儿子有自己的房间,也可以每天都回家住了。”郑卓娟带着记者去看了儿子的小书房,里面只有一张堆满了课本的桌子和一张床。桌上摆着一盆塑料花,墙上贴着三张体育明星的海报。小小的房间尽管简陋却很整洁,每天郑卓娟都要帮孩子收拾。这个小小的房间承载着这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
说话间不时有左邻右舍过来串门,有的还拿来一些衣物让郑卓娟帮着缝补,大伙儿说说笑笑的时间过得很快。
王金妹: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过,活了这么大年纪了我还能进城,还住得起新房,政府替我们想得很周到,我们的廉租房都造在靠近市区的地方。”居住在江山市江东五区109幢的王金妹老人说。
老人家今年72岁了,老伴已经去世多年。在搬到廉租房之前,她已经在江山火烧埂一间终日不见阳光,低矮潮湿的瓦房里住了40年。媳妇在生下女儿后不久就离开了这个家,儿子则长期外出打工,平时家里只有老人与孙女相依为命。
听说政府为低收入家庭建造了廉租房的消息之后,不识字的老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让孙女写了申请,交到居委会。“去年没轮到,今年这批终于分到房子了,特别高兴,我这辈子还从来没住过楼房呢,又宽敞又亮堂。”王金妹老人说现在这个房子交通方便,环境也好,房前有绿树草坪,不远处就是须江,步行十几分钟就能到滨江菜场。现在已经在服装厂上班的孙女,下班的时候就可以顺路带点菜回来,然后老人烧饭做菜两个人吃,不过前几天老人不小心把手摔骨折了,孙女只能请假在家照顾,不时提醒奶奶记得吃药。
知道自己获得租用二房一厅廉租房的资格那晚,老人兴奋得睡不着觉,和孙女整整聊了一个通宵。新房入伙当天,老人家和孙女整整忙了一天,把房间上上下下收拾得干干净净,就连水泥地面也拖了好几遍。
在这个简陋的家里,除了破旧的家具中,最醒目还是客厅里那副毛主席画像。“以前老房子就一直贴着,搬家的时候带过来的。”老人说她能住上这样好的房子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