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哲明:儿子想建房,他又操旧业
今年52岁的何哲明,17岁就出去做泥工了,一直到2005年回到老家。他在外打工干了33年,除了赚了一栋100平方米的两层水泥结构的房子外,手上就剩下了1万元积蓄。
看着26岁的儿子也已经在这行闯出了一些名堂,何哲明想把房子装修一下,用作儿子的婚房,等儿子成家了,自己就呆在家里,过几年舒服的日子。可是,去年村里要改建道路,他那套房子刚好要被拆迁,没办法。为了在异地置换宅基地时,能换一块好一点的地,他少要了补偿款,而儿子还想在上面盖个两层的别墅。
何哲明面对新的经济压力,又打算出去重操旧业,不过,他现在只想做个包工头,接几个小工程,赚几笔钱。至于他对自己老了以后怎么办,一点也不担心,只要有工程,就什么也不怕,就像他儿子一点不愁盖别墅的钱从哪里来一样。对何哲明来说,重操旧业就是再一次积累财富的机会。
像何哲明这样借重操旧业为自己的养老重新积累的还有不少人,他们更相信自己的勤劳和机会。
楼兴银:这样的调查早该做
今年53岁的楼兴银,23年前辞去东阳罗屏中小学校长的职务,包了磐安至天台公路上的一段工程。从这年开始,他开始到外地做基建工程了。他说,除了做水库就是修路,5公斤的铁榔头在他手里,抡得跟课堂上的教鞭一样熟练。楼兴银赚了不少钱,家里盖了新房子,也买了一辆小轿车,积累了几十万元养老的钱。
后来,身兼村书记的楼兴银,被吴宁镇政府的一纸任命叫回老家,在村里的一个风景区当总经理,负责旅游开发,发展村集体经济。
在参照镇管干部每月领取2400元工资的那9年里,景区成了省级自然风景区,但楼兴银不知道自己倒贴进了多少钱。至少,他给自己准备的那些养老的钱花完了。而这几年自然景区停止开发,楼兴银已经无法实现当初设计的发展前景,景区产生不了经济效益,村里又没有其他集体经济收入,楼兴银干脆又去当起包工头。
去年,他凭这几年在建筑这一行的经验,带了几个小年轻,在九江承包了一个体育场馆的内部装修。现在,他就在这个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与老家两地跑。“自己开车,4个小时,也不觉得累”,因为重操旧业给了他希望,也让他又感到年轻。
8月31日,刚从九江回来的楼兴银,对我们的调查很激动。他说现在他们这批最早出去打工的人的养老问题,确实是一个社会问题,毕竟这当中成为老板的还是少数,大部分农民工年纪大了,干不了,还是只能回家。有的带一些钱回来,但也带回来一身病。目前,回乡民工的养老和医疗都要当地来承担,村里集体经济比较好的,还好说,否则只能依靠子女和民政部门的救济。好在现在农村正在普及合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让回乡农民晚年生活多了许多底气。他希望他们这些第一批农民工会有个幸福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