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3】
退休大妈客串“梁山伯”
【人物特写】每天清晨,家住杭州城西山水人家社区的李梅娟总是习惯性地在自家阳台上练嗓,“咿咿啊啊”,颇为投入。练完嗓再在客厅里走上几个台步,练习越剧里的走路姿态。有时还换上戏服,甩上几个水袖,一般抖上三四下就可以挥起,水袖在空气中画出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弧线,可以说并不比专业演员逊色。自从十多年前退休,李梅娟就成了一名忠实的越剧“票友”。只要有时间,李梅娟与她的戏迷朋友就在社区里为居民演唱越剧折子戏,唱腔婉转,乐在其中。
【记者追踪】见到李梅娟时,今年64岁的她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年轻好多,“或许这都是唱越剧的缘故,唱戏让我的心态越来越年轻了。”李梅娟一开口,就说起了她迷上越剧的故事。1992年退休之后,李梅娟上了老年大学,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课堂上接触到越剧,从此就一发而不可收,成了一名十足的越剧“票友”。每次上课她总是坐在前面几排,聚精会神地听老师的唱腔,有时还带上录音机录音,回家后逐字逐句学唱。老师教给的各种越剧身段,回家后也对着镜子一遍一遍练习。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李梅娟基本掌握了越剧的基本表演技巧,尤其是台步、水袖、扇子功。
李梅娟告诉记者,她与20几位志同道合的戏迷组织了一个业余的“金曲越剧团”,常常在闲暇时间排练节目,自娱自乐。社区公园、西子湖畔,处处留下了她们的身影。在今年社区举办的迎新晚会上,李梅娟表演越剧《十八相送》,她饰演的梁山伯一登台便“惊艳”全场,俊朗的扮相与委婉的唱腔感染了全场观众,邻居们称赞她的表现丝毫不逊色于专业演员,“其实我也只是业余爱好,只要大家喜欢听我唱,我还要继续努力训练。”在记者面前,李梅娟显得十分谦虚。
像李梅娟这样有着自己业余爱好的人,在坤和社区还有许多,并且他们还自发组织了各种文体社团。如火红艺术团、合唱团、书画社、篮球队、太极拳社等。2006年,坤和社区举行了近40次活动,参与者近5万人次。既有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合唱团,也有青年人热衷的运动社,还有深受老年人欢迎的腰鼓队,每个年龄层次的人都可以“对号入座”,自得其乐。“目前坤和社区已经有九大社团、三大俱乐部,参加活动的会员有近8000名。”坤和集团客服部经理黄燕告诉记者。每个社团都有常设的培训交流,各种活动更是月月有。火红艺术团是坤和社区的第一个社团组织,下分腰鼓队、舞蹈队、武术队与戏剧队,成员100余人,是坤和社区众多社团中较有影响的一个。在2005年10月杭州西湖博览会“西湖书市”的闭幕式上,火红艺术团受邀表演草帽舞。在动听的音乐中,退休的大姐、阿姨们一身亮丽红装、头顶漂亮的草帽,整齐划一的动作与熟练的舞姿,赢得了观众长久不息的掌声。为了提高社团的专业水平,坤和社区还邀请了专业人士作为指导。“别看我们这些社团都是业余的,但我们邀请来指导的老师可都是专业中的专业。”黄燕笑着说,像雅典奥运会男子500米双人划艇冠军孟关良担任了社区游泳俱乐部的名誉主任,著名音乐人、《梦想天堂》的创作者应豪则是社区少儿合唱团的名誉团长。有了这样一些专业人士的加盟,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和文化品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