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托你们在报道上千万别出现我们公司和汽车品牌的名称啊!”某4S店负责人对记者千叮咛万嘱咐——今年钱报夏季团购开始的第一天,30多人参加了某中级车团购,成交率达到八成。按理说,这样的成交量,对于经销商来说,巴不得大做宣传才是,为什么却要躲躲藏藏呢?这位负责人一脸无奈:“如果这个价格被厂家知道了,要被处罚10万元!”
10万元!记者倒吸了一口气。
“价格联盟”罚你没商量
“虽然我们每个月的销量都名列全国前茅,但几乎每个月都要被厂家处罚。”一家刚刚因为私自降低售价而被厂家罚款10余万元的车商苦笑着告诉记者,“经销商基本等同于厂家的奴隶。”车市低迷的时候,经销商就变成了厂家的“蓄水池”,厂家一有销售压力,就往4S店排水;经销商面临销售压力私自出台优惠让利措施以加快资金回笼,厂家却发起成立了“价格联盟”,“罚款、减少年终返利、停止供货或仅供滞销车……一招比一招狠。”
事实上,本报关于汽车市场价格走势的文章见报,也屡屡遭遇厂家这样的询问——“你们刊登我们车子降价,究竟是哪家经销商所为?”毫无疑问,如果一旦私自降价的经销商被厂家查到,又要受到严惩。这也正是为什么读者总是看到“记者从某经销商处了解到……”这种表述方式的无奈。
据了解,4S店必须贯彻厂家的营销策略,产品的价格均由厂家制定,经销商对自己所销售的产品没有定价权,更谈不上根据市场反馈合理制定价格。甚至还有这样的情况存在:厂家要完成多少销售量,如果没有完成指标的经销商就只能自己吃进。这一点从各大汽车生产企业公布的销量看就可以一目了然:销售数字远远大于上牌数量。
经销商与厂家都大倒苦水
经销商:
强行压货和搭售是家常便饭
到杭州石祥路、沈半路、艮山东路等汽车4S店集中的地方,随随便便就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在一些4S店的停车场里,数百辆落满灰尘的新车排得整整齐齐,生产日期在一年以上的也不少见。
厂家硬性规定的销售任务,已经让一些经销商的处境日益严峻。
这与近两年厂家对车市的盲目乐观有关。厂家盲目提高产销目标,再将库存压力转移给经销商。不仅如此,如果在某一时期某一款车特别好销,搭售政策也便随之而来。
杭州某车商向记者透露,去年上市的某款车销售势头很不错,厂家就要求经销商每进两辆就搭售一辆同品牌的某滞销车型,后来发展到一辆搭售一辆,从上个月开始发展到要求一辆搭售两辆。不仅如此,这位车商还告诉记者,去年底车市旺的时候,一位同行曾被厂家要求一次性打过去8000万元押金,这样才能提到畅销车。
在这样的压力下,经销商只能亏本甩卖。
“生存下来再说发展,谁让你当初苦苦争取品牌专卖呢?”这位车商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