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走铁路10天变7天
这次提速最明显的还是连接各大区域城市群的长途铁路干线。
高速铁路对经济格局的影响是革命性的,意味着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这些中国经济增长极之间的时空距离大大缩小,发达地区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我国的中西部落后地区间的互动成本更低,区域间分工合作的空间瓶颈再一次被突破。
东三省的货运75%以上通过铁路运输完成,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东三省与华东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总是举步维艰。东北大米和玉米、大豆等杂粮,因为优质的品质和口感,在浙江深受欢迎。但运输难是东北大米的劣势,提速前,东北大米运到南方需要10天左右,而提速后,一般在七天之内就能到达浙江。
东北农产品运难缓解,产品竞争力加强,大提速后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经销商经销东北大米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浙江农都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的经销户周伶是地道的东北人,老家在黑龙江省密山市,原本做别的生意,今年4月铁路提速后才来杭州的。他操着一口东北话爽朗地告诉记者:“我做这买卖正是时候。听同行说以前东北粮油运过来怎么怎么麻烦,现在可是快多了,一般是7天,快的6天也有。”
一旁的市场管理员老俞也证实周伶所言不虚。他告诉记者,市场里不仅众多经营大米、杂粮的经销户生意不错,甚至很难运输的东北鸡蛋,都在这里扎下了根。 更多农产品和工业原材料,也像东北大米和杂粮、鸡蛋一样,通过高速的铁路,从丰富的资源地输送到沿海发达地区。新疆哈密瓜、内蒙古乳制品等等全都“一脚跨到了沿海地区”。以往多依赖于航空运输的需要冷藏的药品、海鲜、鲜花等货物,现在也可以更多地从铁路上走。而内地的集装箱也可以“一站式”到达沿海港口了。
沪杭两地唱响“双城记”
记者从上海铁路局了解到,第六次大提速推出416列城际快速客车,这些列车主要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以及以郑州、武汉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以沈阳、长春、哈尔滨为中心的东北城市群,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城市群。
提速促进了大都市圈的形成,而都市圈讲究的是一种集聚经济效益的体现。
此言非虚。
第六次提速之后,越来越多往来沪杭间的人会用一句话形容上海和杭州的亲密无间:上海多一个西湖,杭州多一个黄浦江。
沈海虹,上海开往杭州D675次的列车长。她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说,沪杭间的动车组上座率一直以来都是全国最高的。动车组的客流经过近5个月的成长,已经有了固定的人群。简单的说:周五或者周一的早班车,一般都是带着手提电脑的商务流,他们大多工作在上海,居住在杭州;周三等稍空时候,则进货的小老板居多,他们在杭州开着小店,搭乘快速列车到上海淘时尚;另外,还有些旅游流,他们中的一部分纯粹为体验动车组的舒适而来。
和客运的蒸蒸日上一样,上海铁路局的货运能力也比提速前增长了12.1%。位于浙江省江山市的虎山集团,过去水泥发货受制于铁路运力不足。现在铁路部门已将虎山集团车站列入装车重点站,每天开行两列水泥循环直达列车,水泥的运输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一……
第六次大提速,对正在遭遇经济转型“成长烦恼”的长三角来说,同样带来了期许。
“铁路提速带来的同城效应,会让城市的定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告诉记者,提速给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为接下来各个城市之间更紧密的合作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