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4日讯
昨天下午,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小剧场举行了一次交流会,这是该团演出三天来,开的第三个会了。
此次出访,浙江小百花团将在新加坡演出三场,包括两场《梁祝》和一场《藏书之家》。而在完成两场《梁祝》演出的同时,一天一个会,剧团与观众之间的交流从来没有这么重要地被强调。
观众提问很直接
茅威涛一人独挡
问:在戏里,扇子是不是象征蝴蝶?
问:祝英台化蝶的时候为什么穿男装?
问:为什么看这出戏,我的眼泪只呆在眼眶里,就是流不下来?
问:这戏感觉是《梁祝》音乐的形象化,为什么?
问:为什么它像一出唯美剧,而不像越剧?
……
台上台下的交流由提问开始。观众的问题真是多啊!与本报记者以往的经验不同,在新加坡,演出之后,演员没有时间卸妆、擦汗,她们5分钟内就要重新回到舞台,与刚刚看了戏自愿留下的观众进行现场交流。据介绍,这是滨海艺术中心的惯例,甚至在与表演团体签下演出合同时便有这一条。
与此相对应,记者在剧场里看到了不同的观众。他们渴望交流,期待共鸣,并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记者注意到,在剧场内自愿留下来的观众人数一般占当天全部观众的一半左右,以40多岁的中年人居多。从提问中可以看出来,他们熟知袁雪芬、范瑞娟主演的越剧电影《梁祝》,也熟知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因此,他们会用自己的理解来审视这次的新版《梁祝》。
由于此次演出善于阐述的导演郭小男没有同行,只有靠身为演员的茅威涛左右出手,将那些看起来“棘手”的问题一一化解。她的机智与从容,迷倒了当地媒体的记者。被大家一致表扬的茅威涛禁不住“骄傲”起来:能难倒我的问题还没遇到过。
有人问服装是否环保
不同人视角真不一样
昨天下午,与浙江小百花团的演员进行对话的五十多位观众中,包括了当地的一些票友、戏迷和报人、专栏作家等文化界人士。
这场名为《向未来展开的越剧》的对话,进行了一个小时。先是小百花团的越剧研究学者应志良介绍越剧的发展史,然后讲述流派唱腔,而在茅威涛的讲解下,小生演员魏春芳、李霄雯,花旦演员张聿、章益清分别展示了扇子舞和水袖。
昨天,还诞生了小百花团有史以来第一个“爱越俱乐部”的海外会员。这位名叫黄淑钦的女士,在1986年小百花团首次到新加坡演出时邂逅越剧,从此开始了舞台上下长达21年的情史。昨天,当头发花白的她意外地从茅威涛手中接过“爱越俱乐部”的会员卡时,兴奋得跳了起来!
与国内戏迷对演员“爱屋及乌”,什么都喜欢的状态不同,新加坡观众关注的层面非常丰富。一位艺术家递来写着问题的纸条,上书:越剧服装环保吗?它的织造、用色都符合环保要求吗?这样的问题,是小百花团第一次面对。回答自然是:当然。
不同的观众营造出了完全不同的观剧体验,舞台上下彼此间的新鲜感受,使越剧的演出者和观看者都多了一个对望的视角,令人真正体味到舞台艺术的真谛——它是由台上台下的人共同参与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