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8日讯
作为浙江林业的掌门人,今年53岁的省林业厅厅长楼国华,有很多能让百姓受惠的“创新创业”好想法,譬如:要让森林走出大山,走到城市来,让我省市民出门就能享受到“天然氧吧”……
这些想法可不是说说的。目前,省林业厅已着手制定“浙江省森林城市评价指标”。明年,浙江省将正式启动创建森林城市活动。
昨天,早报记者独家对话楼国华。
让森林走出大山走到城里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森林城市的构建设想?
楼国华:今后,我们将要让森林走出大山,走到城市里。市民开门就能见林,一出家门口就有“氧吧”。通过建森林城市的抓手,使城市居民享受到森林的活力。说起森林城市,获得“国家级森林城市”称号的临安,可以算作一个样本。
记者:为什么萌生把城市建设成“森林”的设想?
楼国华:据测算,森林每年能为我省吸收4326.91多万吨二氧化碳,提供3146.36多万吨氧气。城市化发展后,人们对森林的了解减少,对森林的功能遗忘了。人们需要重新认识森林的地位与作用。老林业人的惯性思维是把森林造进大山,但忽视城市的森林建设。而实际上,城市人口众多,生活在城市的人很需要净化空气的森林。
记者:建设森林城市,我们有没有什么措施?
楼国华:要把各个方面资源综合起来,若干年后,促使城市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我们正在制定“浙江省森林城市的指标”,譬如城市的江、河、湖、海等水岸绿化率80%以上;公路、铁路等道路绿化注重与周边自然、人文景观的结合协调,绿化率达到80%以上,多数市民出门就有休闲绿地。目前,我省正在沿海城市建设千里绿色屏障。
森林可以像房子一样买卖
记者:是什么让浙江林业产业焕发勃勃生机?
楼国华:我省林权制度改革极大解放了生产力,使浙江的山绿了起来,林业活了起来。目前,全省70%以上新造林以股份合作形式开发,90%以上乡村林场以股份合作形式兴办。
记者:普通都市人是否可去承包山林?
楼国华:森林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经济属性,不断发展的形势让人们意识到,原来森林也可以像房子等其他资产一样,抵押、流转买卖。这一方面吸引了社会各界、工商业资本投资林业,充足了林业资金;另一方面盘活了森林资产,让一些能人、懂管理和经营的人发展好森林产业。都市人可以承包山林的,只要精力上顾得来。山林流转给城市居民提供了做“林农”的另一种选择。
记者:森林可以买卖,政府未来还能做些什么?
楼国华: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评价体系。通过建立林权数字化管理系统、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制等措施,继续深化林权改革,带动形成符合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经营形式、市场主体、动力机制、行政方式、政策措施等,不断拓展林业发展的新空间。
珍贵树种现在要为子孙开种
记者:请您介绍浙江林业的成就?
楼国华:浙江地处东南沿海,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省份。森林面积8766.3万亩,森林覆盖率60.5%。去年全省林业行业总产值达到1218亿元,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林业产业集群,林业行业产值超10亿元的县有41个,超20亿元的县有16个。森林每年为浙江产生近3000多万吨生物质能源;森林还能够涵养水源,每年为浙江产生1900多个亿的生态效益。
记者:不少市民抱怨,紫檀有钱也难买到,花梨木价格贵得吓人,珍贵的树木似乎越来越少见。
楼国华:目前浙江的珍贵木材资源非常少。我们很重视珍贵树种的发展,将培育种植紫檀、花梨木、红豆杉、樟木等15种在浙江可以生长的珍贵树种,要给下一代留下珍贵树种。紫檀、花梨木等珍贵树种生长年限很长,我们现在可通过人工栽培,使树木采伐周期缩短25年。
让林业科技从研究室走出来
记者:林业科技方面,我们有什么创新?
楼国华:林学院、亚林所、林科院……浙江的林业科技基础雄厚,我们要让林业科技从书本上、研究室里走出来,要把这些研究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而且让它变成能让老百姓受惠的实用技术。例如浙江林学院金爱武教授研究的高效竹林经营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竹林的生产力,深受广大竹农欢迎。
记者:“十一”黄金周将到,森林能给游客带来什么?
楼国华:我省有很多森林公园,空气环境很好。目前,全省已建有省级以上森林公园95个,总面积达335198.9公顷。去年,又新增余杭径山(山沟沟)、嵊州南山湖两处国家森林公园和8处省级森林公园。去年全省森林公园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60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0万人次,旅游经营收入16.5亿元。另外,湿地是“城市之肾”。我们要把湿地资源保护好,同时合理搞旅游开发,增加社会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