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小河直街,很多老杭州仿佛回到了童年。本报记者 潘良干 摄 |
浙江在线10月02日讯
竹做的小鸡孵笼、咿咿呀呀的木板、门脚的木马桶……小河直街就像一个时光隧道,令五六十岁的老杭州们一踏入其中,就回到了物质缺乏但精神充盈的童年。
40多年前,小河直街关系到杭州普通人家的鸡蛋鸡肉来源,余杭、萧山一带都有人赶到这里买小鸡小鸭。周章法(音)大伯昨天重游小河直街内的方家孵房时,面对快叠到房顶的空竹篮、破旧棉被、孵房……一脸感慨。
43年前,他只有8岁,家在勤丰大队,凌晨2点,他习惯性地一骨碌爬起来,带上竹篮,跟邻居小孩结伴上路,靠着星星点灯,走上10多分钟赶到小河直街。等他走到的时候,队伍往往已排了几十米长,他们中不少是跟周章法一样的孩子,被大人派来买小鸡苗。孵房里的胖大嫂扯起大嗓门,骄傲地指挥新工人:喂!一个人只能买5只……
这些都是周章法童年的回忆。老住户们说,小河直街原来有四五家孵房。孵房孵出来的小鸡小鸭主要供应生产队,多余的则卖给市民。由于多余的毕竟是少数,市民们只得抢早排队。
昨天下午,一位上了年纪的大伯指指小河直街路口说:那时有些蛋孵坏了,扔掉了,我们就赶紧抢着捡回家,让妈妈烧喜蛋吃。说完,大伯的眼睛似乎潮湿了。
小河直街的老住户陈国中对老街的一房一物记得煞灵清。“路口第一间不是年糕店,原来是我们街上最大的孵房;路转弯处不是现在看到的剪纸店,而是猪肉店……”他一一指点道,“家里买点猪头肉,我们小孩就高兴死了,吃完舍不得把嘴上的油擦去,会满足地跑出去跟邻居小孩炫耀。”
而对现在的小孩子来说,这些情景又是如此陌生。站在棕红色的木马桶前,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一脸惊奇地问奶奶:“这是什么,这是什么?”
市民老潘说,小河直街能让50岁上下的老杭州产生共鸣。而年轻人也应当看看,来感受父母一辈曾经度过的年少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