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黄包车,赏西湖景。坐着的悠闲自在,拉车的汗流浃背。
国庆长假结束后刚刚开始实施的《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提出,未来将在西湖边开设人力黄包车游湖项目。“骆驼祥子”将成为西湖边一景,有媒体这样披露这一规划后,在当地市民中引发了一场人力黄包车该不该设的争论。
西湖边将重现人力黄包车
黄包车,又名人力车、东洋车或洋车。车夫为了引人注目以招揽生意,往往给车身涂上黄漆,故名黄包车。这个来自于东瀛邻国的舶来品,在清末民初之时,曾经风靡京、津、沪等各大都市,如今它已是历史的过客了。
然而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却有意将黄包车从历史的故纸堆中捡回来。杭州市政府新闻办10月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开始实施。这份规划中提出,不久的将来,乘坐人力黄包车游览西湖将成为新的旅游项目。
《规划》中的人力黄包车是新型环西湖观光交通工具之一,它将主要分布在西湖周边,并在灵隐寺、雷峰塔、丝绸博物馆等主要景点设置停靠点。而拉黄包车的人力车夫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胜任,他们要能够使用主要的几种外语与游客进行交流,熟悉杭州和西湖的景点和历史,能够担负起为游客进行导游的任务。
将要出现在西湖边的人力黄包车被定义为“一种能够让人想起中国传统生活的、提供个人服务的公共交通方式”。开设黄包车游览西湖的目的则是“要进一步挖掘西湖的历史文化内涵、整合旅游线路、增加体验和感受的项目,提升西湖观光、休闲、体验的吸引力”。
记者了解到,新出台的《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对杭州自2006年至2020年前的旅游发展进行了全面布局。这份规划的权威性毋庸置疑,当地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就启动了规划的编制工作。首先通过面向全国招标,确定由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和北京大地风景旅游经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组成“中国课题组”;同时利用西班牙政府提供的旅游规划资助资金,由西班牙THR国际旅游咨询公司组成“西班牙课题组”分别形成方案,最后在两个方案成果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全面整合形成最终的《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杭州环西湖景区有几个特点,那就是西湖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西湖边的山说高不高、说低不低,绕西湖走一圈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因此发展一些适合景区,又有特色的交通项目非常必要。”杭州市旅委主任李虹说。
人力黄包车引发“和谐”
作为国内知名旅游城市,杭州因西湖而兴,素有“人间天堂”美誉。近几年来,杭州又在着力打造东方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在这个城市里,“休闲”与“品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两个词,然而当人力黄包车带着“复古”气息,打着“文化”旗号将要复活之时,不少人的心弦还是被轻轻拨动了一下。
坐黄包车,赏西湖景,这种带着上个世纪印记的新型休闲方式,让部分人动了恻隐之心。坐着的悠闲自在,拉车的汗流浃背,西湖边即将重现的人力黄包车,是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呢,还是能够丰富西湖的人文内涵?
西湖边将重现人力黄包车的消息在媒体上公布后,马上在杭州市民中引发了争议。著名学者、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毛昭晰写信给媒体说:“我反对西湖边重现黄包车!”他认为在西湖边恢复黄包车的主意很不可思议。
毛昭晰说:“黄包车夫太可怜了!他们是生活在旧社会最底层的人,受生活所迫,无论晴雨,用自己的两只脚,拉着客人低头向前跑,每当我回想起那‘啪啪啪’脚掌拍地的声音都会心酸不已。”在经历过旧社会的毛昭晰眼里,“骆驼祥子”是旧社会车夫的典型,“我宁愿自己走路,也不愿意乘坐黄包车,如果坐上了车,看着车夫佝偻腰身的背影,于心何忍哪?”
支持毛昭晰观点的大有人在,不少市民认为,手拉黄包车对车夫来说过于劳累,况且一个坐车上,一个在路上拉,显得很不平等,有违“和谐”。
尽管反对的声音听起来入情入理,但是赞成的声音也不小。在杭州颇有影响的杭州网组织的网上调查显示,近七成网民赞成设立人力黄包车,这些人认为黄包车代表着传统,看上去古朴而又乘坐方便,对于西湖这样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景区来说,是种非常适合的交通工具。
对于反对者提出的一些观点,赞成者认为,西湖边用于旅游的人力黄包车与“压迫”并不能画等号,它与手划船是性质相同,都是靠人力的。如果黄包车不能被接受,那么西湖里的船娘也该下岗。
争论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记者了解到,在杭州之前,国内其它城市已经有人力黄包车这一旅游项目存在。如在北京就可以乘坐黄包车游览老胡同,听车夫满口京味地讲老北京典故,天津街头也开辟了坐黄包车游鼓楼的项目,无不成为当地旅游业中的一道风景。“只要管理到位,黄包车旅游肯定不是一件坏事。”杭州一家旅行社的经理说。
不过,在杭州关于黄包车该不该设的这场争论中,赞成者未能说服反对者,反对者也未能说服赞成者。而实际上,《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国庆长假结束后已经开始正式实施,人们再去争论事件本身已经意义不大。
在杭州市民周小平看来,争论事件反映的正是杭州人特有的“杭铁头”精神--刚直的让人觉得可爱,热心到让人肃然起敬。“别看杭州是个柔情似水的南方城市,杭州人祖传的‘杭铁头’精神却是豪爽十足,见不得他人苦。”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史玉芳则认为:“无论黄包车是兴是废,这一事件能够在市民中引发讨论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它体现的恰恰是以人为本。”
在史玉芳看来,反对者的悲悯之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人的尊重,以及对人人平等的追求,有那么多市民关注这一事件,说明杭州市民的素质和文明程度在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