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4日讯
26岁的浙江大学地球物理专业博士生崔祥斌,即将在本月底随“雪龙”号科考船出征南极,开始我国的第24次南极科考。前天上午,浙江大学师生专门为他举行欢送会,崔祥斌说他要把学校的旗帜带到南极最高点“冰穹A”。
据悉,崔祥斌作为此次南极科考的17名“突击队”成员之一,将深入到海拔4093米、距离南极中山站1200多公里的南极内陆。“我要使用冰雷达探测南极冰盖和陆地交界处,了解冰盖结构,寻找最古老的冰芯。”
浙大首位去南极的博士
崔祥斌2004年从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系本科毕业后,被保送到浙江大学理学院地球科学系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读硕士,之后转为该系地球物理专业博士生,而其硕士阶段所从事的主要研究项目是南宋六陵的遥感地球物理探测。
去年,他在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时,恰遇导师田钢教授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海洋室孙波主任有科研项目合作,而作为国际极地年中国PANDA计划重点课题的“中山站至冰穹A断面及其冰穹A区域冰雷达探测”,正是双方的合作内容之一,这使得崔祥斌有机会将自己的博士研究方向从工程地球物理转向南极冰盖的地球物理勘探。他是浙大首位去南极考察的博士。
静心装配科考设备
从年龄上看,崔祥斌是此次南极“内陆考察队”的年轻成员,他的“学生”身份看起来有点特殊,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在科考中独当一面。据悉,目前我国正在从事“冰盖冰雷达探测”研究的科研人员人数还非常少,而崔祥斌即是其中之一。
“我在这次的南极科考队里,主要任务是利用冰雷达仪器,探测中山站至冰穹A断面以及冰穹A区域的冰下结构、冰岩界面环境等,进而研究冰盖的动力过程和演化。”崔祥斌解释说。
26岁的崔祥斌在专业素养和身体素质上都已经通过相关的考察。今年8月14日,他才得知被选入南极考察队的内陆队,而15日便赶往北京参加了内陆队员的体检,17日又踏上西去的火车,赴拉萨参加了高原适应性训练。半个月后,全部顺利过关。
最信奉“细节决定成败”
如果说“细节决定成败”是一句时髦的口号,那么崔祥斌这么多年来都是一直在不折不扣地执行。这是他能够在竞争中胜出的法宝。
“我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记日记,把每天发生的最重要事情都记录下来,便于自己总结和反思。”崔祥斌虽然是理科生,但是他的心思细密和对文字的爱好,远远超乎旁人的想像。
他对于细节的真正认识,始于硕士阶段从事的宋六陵遥感考古项目,持续一年多时间的野外探测工作,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最初的时候,我由于缺乏经验,有时会在到达野外探测现场后,发现自己忘带了一些工具。其中有一次,探测设备没法使用,原因是我忘了更换电池。要知道,野外工作常常离驻地路途遥远,如果忘带了东西,可能一整天就没法工作了,后果很严重。”于是,崔祥斌渐渐就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过硬的研究态度。
在此次赴南极科考前,崔祥斌更是把每一个细节都进行放大准备。“昨天上午,我花了一个小时,把冰雷达的所有设备都连接上了。我打算周末把这些设备拿到外面的开阔地方进行试验。此外,我还要准备一批实验需要的资料,因为一旦登上科考船,要想查找一些文献、数据就不那么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