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05日讯
从奉化市区往西北方向,约20分钟的车程,便到了一个四面环山,只有一条小径通过外面的葫芦型小山村。
村子由西至东、由高到低,依溪而筑,掩映在青山绿树中。矮矮的竹篱笆墙,将一户户人家隔开。家家有庭院,其内种植蔬菜瓜果。村民在田间自耕自作,悠然自得。
这个“葫芦村”叫南岙村,在这个仅92户289人的小山村中,却有70多户来自宁波、杭州、上海甚至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的游客在此定居,成为闻名遐迩的“国际村”。
归田园居中外游人一见倾心
清晨5点,天色尚黑,71岁的老沈便已起床晨练。
沿着村中唯一的水泥路,老沈一边活动着身体,一边慢跑。老沈要一直要跑到村后的小山上,10里长的山路上,不时可以遇见同样出来晨练的“外来村民”们,大伙儿互相打着招呼,倒也给这山中的寂静清晨增加了几分人气。
老沈退休前一直在杭州工作。退休后,他和老伴一直想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养养老。从2000年开始,老沈和老伴两人寻觅了许多地方,一直找了3年,最终找到了南岙村。
老沈说,一到这里,他们就被这个古朴的小山村所吸引。山村不大,石墙竹篱、鸡犬相闻,村前后树木葱郁、山峰迭翠,山里空气清新、溪水清澈。2002年,老沈和老伴买下了村中一幢空置的房子,装修后住了下来,一住就是5年。
老沈现在的生活非常简单,早锻炼后,喝杯自种自榨的豆浆,便守着屋旁的一分地,种些青菜、萝卜、丝瓜等蔬菜。种的蔬菜自己吃不完,还不时能给在宁波城里工作的儿女带点去尝尝鲜。
见到记者时,来自宁波的蔡师母头戴一顶橙色的草帽,围着绣着可爱小狗的围裙,戴着手套,正在自己的园子里忙碌。见我们盯着她的这身打扮,热情开朗的她还转了一圈,笑着说:“我这身行头不错吧,我从小在城里长大,没做过什么农活,不过现在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了。”蔡师母现在种菜种水果在村里是出了名的,粗粗一数,小小的园子里种了10多种蔬菜,还有近10种各色水果。
“我们本来住在宁波城里的,后来一次旅游到这里,一见就倾了心。”谈起在这里定居的经历,蔡师母滔滔不绝。
在村中,像老沈和蔡师母这样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有70多户,不仅有浙江人,远的有来自上海的、台湾的,甚至有美国、加拿大等外国客人来此买房入住,来自美国的摩根夫妇就是其中的一户。
摩根夫妇是宁波某大学的外籍老师,4年前,他们第一次来到南岙村时,就对这里“一见钟情”,并成了村中的首批“外籍村民”。如今,只要不回国,他们每周必来南岙村中那间竹林掩映下的“乡间别墅”,养养鸡,种种花,散散步,说不出的惬意。在他们的带领下,不少在宁波工作的外籍人士纷纷在此买房闲居。金发碧眼的老外们给古村落带来了不少异国风情。
“长寿之乡”人过半百正年少
有趣的是,从天空中俯瞰南岙全村,整个村落的结构和布局就像是一个大大的寿字。“人过半百正年少,七八十岁不称老。”南岙村60岁以上老人平均寿命达到了81.9岁,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
2006年,考察过该村环境的专家分析认为,南岙村自然环境相当优越,空气中的氧离子含量比国家标准高出12倍,是一个天然的氧吧。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的王维义教授在给南岙村的泥土作检测后,发现这里泥土中微量元素“硒”的含量特别高,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多。而“硒”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抗衰老微量元素。
长寿因此也成了南岙村的金字招牌,除了长住户和周末来客外,宁波和奉化的一些老人们也喜欢到村里来做客。
我们在村口恰好碰到了一群来自老年大学的大伯大妈们扭着秧歌,老人们说:“这里山美、水美、人美,都快成了我们的‘跳舞根据地’了。”在一旁拨弄二胡的黄人才老人笑着说:“呼吸着这里的空气,感觉自己仿佛年轻了好几岁。”
世外桃源“周末来客”释放压力
在南岙村长大的周小姐,工作后定居在奉化市区。每到周末,周小姐喜欢带着朋友们到这里来住两天。
“在这里,感觉到能把城市里带来的喧嚣和压力统统抛掉。”周小姐说,“傍晚时分,从山顶望下看,可以看到山间小屋里升起来的袅袅炊烟,看到田里劳作一天的人们扛着农具三三两两地回家,没有平时上下班时繁忙的早晚高峰,只有乡间的恬静悠闲。”
在南岙村,有不少人家都是像周小姐这样,平时在城里工作定居,一到周末,带着家人朋友到此度假。村中许多漂亮的小别墅,平时是空着的,只有到了周末,才会热闹起来。
村委邬主任说,特别是在夏季的周末晚上,周末来客全来了,村中出去的年轻人也回来了,村道上本地人、外地人、外国人……来来往往,说不尽的热闹。
沿着小径离开这个“葫芦村”时,已是黄昏,路两边栽满了桂花树,丹桂飘香,颇有两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感觉。其实对村中那些都市来客来说,这个美丽而幽静的小山村,就是他们心中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