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大败局》吗?它是2001年大红大紫过的畅销书。但是上一周,7折出售的《大败局》6年后又重新登上了博库书城社科类的排行榜。“橙色低价风暴”在全省400余家新华书店刮了一个多月,吹皱一池春水,换来更多“非热”图书的无边春色。
10月1日,省新华书店在全省400余家连锁店推出“适销低价书工程”——1.5万个品种的图书、音像品在保证40%基本毛利的前提下,以原定价的7折至9.5折优惠读者,并以统一的橙色标签做标记。这也意味着,只要是进价低于5.5折的图书,都进入这一工程,读者都会享受到优惠。这样大规模、常态的特价书销售工程,在全国是首开先例的。
“橙色风暴”刮了一个月,读者对橙色标志已经颇为敏感了。“现在习惯了在看别的书前,先浏览一下有橙色标签的特价书。”吴艳老师说,“买过好几次特价书了,有感兴趣的书,便宜一些总是件好事。”
读者对于“橙色风暴”的热情也体现在销售数字上。省新华书店的统计显示,低价适销书动销品种占全部动销品种的4.5%,而销售却比普通图书火,销售册数占了总数的12.4%。相对于普通图书来说,低价适销书品种的91%都在动销,是普通图书的2倍,而单品复本(某本书重复购买数)是普通图书的3倍。例如,《大败局》在“橙色风暴”启动前的9个月内销售了2500本,而在特价打7折销售的一个月内就卖出了844本,并且登上了博库书城社科类的排行榜。
库存书未必不适销,这是适销低价书工程推出的一个重要缘起,工程运行一个月后,也成了一种证明。在昨天召开的“中小出版社论坛”上,省新华书店集团总经理周立伟说,推出“适销低价书工程”是源于出版界尚存在的一些背离和误区。如,全国有15万家图书零售店,但一家出版社的图书能输送到2000家书店以上已经算是很有影响力了,因此图书还囿于一个“小循环”,流通不畅,无法与读者谋面;另外,出版社脱离市场的定价让读者买不起书,以及书店陈列资源有限,书一不畅销就退货等因素,都使许多优秀而有市场的图书埋没在仓库中。
应该说,“橙色低价风暴”打破了由出版社定零售书价这一铁的行规,让书店、读者和出版社三方受益。目前,加入到浙江新华书店这一创意工程的图书、音像出版社已有441家。到年底,这一工程还将扩大,低价书品种将达到卖场总数的10%到30%,读者甚至可以淘到1折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