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06日讯
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西瓜、1欧元一个的杨梅、1块5毛钱一枚的鸡蛋……上月中旬,第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浙江百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着自己的品牌产品亮相,让人们对浙江农民刮目相看。而之前,这种大型的农产品交易会只有大规模的农产品生产企业才有资格参加。
以前农民各自为政,种出来的农产品品质不稳定,量少,大买家不愿买,销售困难,农民纷纷弃田进城打工。近年来,一些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自愿结合,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成为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从2004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正式申请工商登记注册以来,到今年6月底,已经有4608家农村合作社在工商登记,今年增加的速度尤其快。”浙江省农业厅经管处处长童日晖告诉记者,在一个合作社里,牵头人很重要,他们有的是农民,有的是农技人员,有的是龙头企业负责人……在浙江,农民出身的合作社负责人占到了一半以上,他们不仅在浙江发展农业,还把脚步迈向省外,甚至国外。“浙江农业应该改成浙江人农业了。”
绑成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大大增强,引进新技术、打造新品牌、研发新产品、拓宽新渠道。“以前一个人很难跟别人谈合作,现在规模大了,有后盾,加上产品好,人家都会主动找上门来的。”温岭箬横西瓜合作社理事长彭友达说。
如果光是团结起来种植销售,那也太小看浙江农民了。专业合作社的花头透着呢——除了养殖,建德市莲花禽蛋专业合作社还开发禽蛋深加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丽水碧源绿源长豇豆合作社建立了“万亩无公害长豇豆生产基地”,以“碧水绿源”商标和“山水牌长豇豆”品牌销售,迎合市场的“绿色”需求;浙江沿海地区很多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剩下老弱病残,看准这个市场,植保合作社、测土施肥合作社、农机服务合作社等新兴农村服务业产生了。
一组数据或许能让我们感受到农民对品牌的重视:到2006年底,浙江有1658个合作社注册了商标,831个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442个被认定为国家无公害农产品,330个产品通过绿色认证,139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144个产品获得浙江名牌产品称号……
有了技术、品牌保驾护航,农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平湖市金平湖西瓜合作社,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土样经化验后由合作社提供专用肥料,西瓜糖度提高了1~1.5度,亩收入达到5000元,比原来增加了近一倍;建德西红花专业合作社,不光高价收购社员的西红花,还两次向社员每公斤返利1000元,仅这些,农民社员就增收近100万元。
“尽管合作社发展速度极快,但目前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才20%,而且大部分规模还是太小。”童日晖说,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可以标准化生产,推广技术,保质保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对于农民来说,加入合作社最直接的好处是收入提高;对于社会来说,能降低生产成本,真正成为现代农业。长期与合作社接触中,童日晖认为领头人最重要,一个专业合作社能否发展,就看领头人的能力和眼光,从这点上说,一个合作社其实跟一家公司、企业差不多。
记者采访了几位浙江农村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从他们创业过程中,我们发现,大片田野里原来有这么多财富等待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