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开发住宅面积预计约1000万平方米
东南沿江一带将形成15万人口的大型居住区
浙江在线11月29日讯
市委市政府昨天专门就下沙的规划召开了专题会议,会议透露,下沙要从“建区”向“造城”进行战略调整:在新城中心区规划一个占地600亩的生态景观湖;在沿江建成一个拥有15万人口的大型居住区;2020年新城的人口要达到60万人……根据规划,下沙新城将是工业基础雄厚、高新技术集聚的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人才科研优势凸显、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世纪大学城;功能配套完善、城市个性鲜明的花园式生态型城市副中心,2050年人口达到68万。
根据规划,预计下沙可开发住宅面积约1000万平方米,商业配套设施约300万平方米,为容纳60万人口(其中常住人口约30万人、在校大学生及外来务工人员约30万人)居住奠定基础。初步规划在中心区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将达到100幢以上,住宅容积率在2.5-3.5,商业容积率在3.5以上,最高达到6.0。
根据现有规划,下沙60平方公里范围内,将形成“一核一心一带两区”的总体框架结构。
“一核”:即新城中心区。总规划面积7.8平方公里,是未来下沙新城的行政、文化、商贸、科技、居住中心。同时,为有效发挥新城中心区的辐射功能,将元成西片与松合居住区整合成北部居住区。
“一心”:即建成区公共服务中心。面积约2平方公里,将优先发展商住和科研项目。改造景园小区,贯通2号大街(与九沙大道相连)、4号路商业街(与北苑路相连)至新城中心区,与高教园区、大学科技园区、新城中区形成下沙新城的城市中轴。
“一带”:即东南沿江居住带。总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绿化、道路面积约4000亩,商住用地面积约5000亩。下沙将充分利用沿江生态湿地和景观资源,以及地铁一号线的辐射,在沿江建成拥有15万人居住的公建配套完善、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的大型居住区。同时,依托大学城和沿江的环境优势,在大学城以北、沪杭二通道以东,规划建设东北部居住区,依托沿江资源,重点发展高品质住宅。
“两区”:即下沙高教园区和工业园区。高教园区的规划重点是优化美化环境,完善功能配套。同时,依托高教园区,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区建设,现已邀请三家国内外知名的设计单位参与大学科技园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力争将该园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研发和软件基地。工业园区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力争形成具有2000亿工业经济总量、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