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8日讯
铁皮石斛是传统名贵中药材,我省是首先开发铁皮石斛保健食品和药品并实现产业化生产的省份之一。如何规范铁皮石斛产业健康发展,打响浙江铁皮石斛品牌?日前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等联合发布铁皮石斛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争取到2010年,种植基地面积达8000亩以上;产品销售产值达7亿元;培育销售产值1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3~4家,这意味着浙江将涌现更多的铁皮石斛品牌。
铁皮石斛产值每年增一亿元
据国家保健食品审评中心数据显示,全国以铁皮石斛(枫斗)为原料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共有30家,产品有40多种;我省铁皮石斛生产企业达20家,产品有30种,其中已经投产的生产企业有15家共23个品种,占全国4/5以上,初步形成一个具有浙江特色的新兴铁皮石斛产业群。目前,全省铁皮石斛类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年销售规模近4亿元,拉动相关产业产值十几亿元。在短短的20年里,当年被人们误认为“小五金”的铁皮枫斗已经家喻户晓,成为高端滋补品的首选品种之一。
根据省政府的《指导意见》,未来3年内,浙江将重点培育浙江天皇药业有限公司、杭州天目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及品牌,并带动周边企业和农户发展种植产业。根据意见的主要精神,最早开发铁皮产品的浙江天皇药业已在下大功夫扩大铁皮石斛的种植基地,新基地面积是原来的几倍,尽管如此产量还是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每到中秋和春节的销售旺季该公司都会出现季节性的断货。根据《指导意见》,今后3年中浙江省将每年增加1亿元的产值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重塑品牌讲究药材“道地”
目前我省铁皮石斛仍存在一些问题。由于铁皮石斛原料种植难以普及,缺乏统一的种植和采购质量标准;甚至部分企业把关不严,某品牌以次充好问题曝光后,浙江铁皮石斛产业曾一度遭遇了信任危机。
《指导意见》认为,以植物药材为主要原料的药品和保健食品,其质量不仅取决于生产质量的控制,也取决于原料质量。因此发展铁皮石斛产业,最关键的是促进铁皮石斛种植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真正做到药材的“道地性”。
“药材不道地,离开了适宜药材生长的局部环境,种植再规范,药效都得打问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AP首席专家周荣汉说。事实上自古以来中药就有“道地药材”的概念,它是优质药材的专用名词,有段时间我国曾提倡“北药南移”,许多适合北方的中药被移栽到南方。比如枸杞在河西走廊的药用价值高,一旦到了天津就不能入药了。
作为传统中药材铁皮石斛亦然。它自古是台州、温州的道地药材,因为生存环境特殊、自然繁殖率低,野生的铁皮石斛几乎难觅踪影,目前基本采用人工栽培的形式。人工栽培的药材离不开适宜铁皮石斛生长的独特“局部气候”。比如天台山是国内铁皮石斛的原产地之一,浙江天皇药业依托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模拟野生生长环境,挽救并保障了天台山铁皮石斛这一道地药材的优势发展。目前该企业的种植基地已获得了中药材种植的国家级肯定——GAP认证,生产的产品立钻牌铁皮枫斗系列获得了比保健食品更高级别的药品GMP认证。
省政府在《指导意见》中也表示我省将着力发展铁皮石斛规范化种植基地,充分发挥台州、温州等铁皮石斛主要产区的优势,扩大种植规模和配套的组培苗培育规模,推进品种认定和基地GAP认证,将进一步加强铁皮石斛质量标准制定及检测技术攻关,研究制定一整套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