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吃肉更放心,又不让养猪污染环境
浙江科学家精心改善猪的“伙食”,不仅让它们“强身健体”,而且能让猪给自己减污
减少氮和磷的排放,省内外已经有360多万头猪吃上了这样的饲料
浙江在线01月09日讯 在肉价上涨、安全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能吃上便宜又放心的猪肉,是每个人的心愿。省农科院副院长徐子伟研究员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获奖成果——“规模化猪、禽环保养殖业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我们的目标,就是既让更多老百姓吃上放心肉,又能喝上干净的水。”徐子伟说,而其中的关键,就是要解决养殖污染问题。养殖污染危害很大,不但影响着农村的居住环境,而且猪粪尿里含有的氮和磷很容易造成水的富营养化。不久前爆发的太湖蓝藻事件,其中很大原因就是由生活污水和养殖污水所造成。
不仅如此,由于养猪污染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一些地区还关迁了不少养猪场,加上对散户养猪的限制,从而造成猪肉供应紧张。要吃上便宜又放心的猪肉,就必须解决养猪污染难题。
过去,很多人想到的往往是怎样对猪的粪尿进行无害化处理,而徐子伟却想出了一条很新奇的路子:既要对猪粪尿进行无害化处理,还要让猪自己给自己减污,减少氮和磷的排放。
徐子伟的研究从改善猪的“伙食”,让它们“强身健体”开始。在10年的研究中,他巧妙地运用氨基酸平衡技术和酶制剂调控技术,增强猪对氮和磷的消化能力,从而减少氮和磷的排放。同时,在小猪生下来的半个月之后让它断奶,能减少小猪患病的可能性。猪“身体健康”了,用药就少了,猪肉自然也就安全了。
徐子伟的一系列养殖技术,实现了环保养猪技术的重大突破:和传统养殖技术相比,猪粪尿中氮和磷的排放量下降了三分之一,养殖臭气排放更是下降了四分之三以上。如今,这项技术已经在省内外360万头猪上得到了应用。
嘉兴南湖区是我省主要的规模化养殖基地之一。在这里,经过这项技术4年来的推广应用,曾经又黑又臭的河水如今日渐清澈,而走进里面的养殖场,以前扑鼻而来的臭味也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