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故居修缮完工,日后用途成关注焦点
风雨茅庐11件老家具月底回家
浙江在线01月09日讯 这里变了不少——原本的二层门楼成了齐整的平房;正屋的瓷砖换成了幽香的红木地板;月洞门后的天井花园里,种上了错落有序的桂花树;在正屋、平屋、书房里,甚至都出现了现代化的网线接口……这里也有一些记忆纹丝不动,比如外墙古朴的青砖,走廊里饱经风霜的老井,以及那株刻着“公元一九四五年”的苍天梧桐。
日前,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在杭州的故居风雨茅庐正式修缮完工。昨天,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虽然整个青砖庭院已属于“面貌一新”的状态,但暂时还不会正式对外开放,至于风雨茅庐日后的功用,目前也是道“多项选择题”,会馆、展览厅、“写字楼”,统统都在候选名单之列。“无论派啥用场,最好都别丢失了郁达夫的气息。”这也是专家、市民们的一致意见。据了解,本月底之前郁达夫生前所使用过的11件红木家具将会搬回风雨茅庐。
郁达夫洗脸的水井还在
原貌保持挺不错
穿过车水马龙的庆春路,拐进4米见宽的大学路,往里500米再左转,就到了风雨茅庐的所在地——场官弄63号,老远就望见雕梁画栋式的屋檐,在冬日的阳光里,显得格外雅致而静谧。
风雨茅庐的正门位于宅院西侧,黑漆浇注的铁门有两米见宽,而这扇门也是为数不多的郁达夫居住时期留下的“原版”,上面典雅的花纹昭示着主人的品位。“大门我们几乎没动过,据说当时造房子的时候,这家伙就花了郁达夫一万多块钱。”小营地区危旧房改造指挥部的叶程华告诉记者。
往里走穿过天井,映入眼帘的便是青砖、黑瓦、红窗的正屋,四周由朱红色的廊柱围绕,看得出来,无论是窗还是柱,色彩上都有饱满的亮泽:“因为原先剥落的现象比较严重,我们都重新漆了一遍,但所有的设计都没动过,包括窗上几何图案的花饰,也都让它保留着。”随后,叶程华领记者来到书房和正屋间的走廊,指着墙面斑驳的青砖,“这些砖头也是郁达夫当年自己亲手砌的,因为质量不错,外观也古朴,我们也完全没动过。”
同样保留原味的还有走廊尽头的一口老井,记者搬开压在上面的石板,一眼就望到了底下的活水:“考虑到安全因素,本来想把井填掉的,可发现资料记载,郁达夫以前每天都在这里洗漱,那当然填不得了。”叶程华说。
据改造设计师黄立变透露,为期3个月的修缮工程,几乎保留了所有能体现郁达夫痕迹的东西:“现在最可惜的是,当年马君武为郁达夫所题的那块‘风雨茅庐’的牌匾,至今没有找到,这也是改造中比较遗憾的地方。”
老房子里还有网线
改造有点“现代味”
修缮保留了岁月的痕迹,当然也烙上了更多新的“印记”。视觉上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原本北侧的二层门楼被整个“削了顶”,变成一层的平房:“之前这里一直是小营派出所在使用,因为办公需要多盖了一层楼,现在要恢复原貌,当然要再做‘减法’。”黄立变说。据记者观察,重新“变身”平房的门楼统一被刷了白漆,顶上则是和正屋相同的机制平瓦,而在郁达夫居住时期,这里基本是当作招待客人的厢房使用。
推门走进正屋,一股红木的清香扑鼻而来,原本派出所办公所使用的地砖,已经全部被换成了红木地板,踩上去嘎吱作响,颇有老房子的味道。“这些排门和屏风,也是修缮过程中恢复的。”叶程华指着客厅北侧一排古色古香的屏风说。
沿着客厅往南走,记者突然发现了墙角不起眼的网线接口:“考虑到以后可能会另作他用,所以就把这些‘现代化’的玩意儿都弄到这个老屋里来了。”黄立变告诉记者,包括电话线、有线电视接口、最先进的排水系统,风雨茅庐一应俱全。在整个庭院内,记者还发现了总共7个灭火箱,而月洞门后的天井花园里,则已种上了齐整的青草和桂花树:“因为长年没人管,绿化都有点杂了,其实当年郁达夫住的时候,这个花园是很漂亮的,我们现在也在努力‘整容’。”
目前暂不对外开放
游客抱怨“少了点郁达夫气息”
尽管风雨茅庐修缮完毕的消息并未正式公布,但还是有一些杭州市民,会冲着郁达夫的名头,过来瞧个新鲜。昨天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就有三位市民陆续走进来参观了一圈,得出的结论却惊人地相似:“好像少了点郁达夫的气息。”
74岁的黄根生是附近大学路新村的居民,在风雨茅庐动工期间,他几乎是隔三岔五就要来晃荡晃荡:“你看这房间里,全部是空的,有关郁达夫的照片、介绍、书籍什么的都没有,外面也不挂块牌子,不了解情况的人,谁晓得这里是郁达夫故居?”
在黄根生的回忆中,虽然解放后也小修过几次,可或多或少都保留了一些能体现郁达夫生平的东西,并不像现在这样空空如也。从南京赶来的徐先生也有些小遗憾:“我连一张郁达夫的照片都没见着,而且后面的书房也锁着,进不去。”
对此,上城区政府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已修缮完工,但在没确定未来功用之前,风雨茅庐可能还是会先“封闭”一段时间:“我们会派人24小时值班,为了安全起见,里面屋子的门窗,肯定都会锁上。”叶程华表示,白天外面的大门一般不会上锁,如果有市民有兴趣进来转转,也没有太大问题,“但肯定也只能在院子里走走。”
修缮之后作何用
专家提议别离文学太远
经历过小营派出所的“使用前身”,修缮完毕后的风雨茅庐将会派什么用场?记者在采访中得知,目前,会所、展览馆、“写字楼”是最有可能的三个备选答案,而在专家学者们看来,用作纪念郁达夫的展览馆或文学场所,或许最契合风雨茅庐的气质。
据相关人士透露,虽然收回重修,但并不排除风雨茅庐还是会被用作办公场所,而租出去当作商业会所及企业“写字楼”的可能性也一并存在:“具体到时候怎么用,我们肯定还要经过系统的商讨研究再作决定,今年内应该会有一个答案。”上城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浙江大学教授毛昭晰儿时跟郁达夫是邻居,在他看来,既然已经修缮完毕,风雨茅庐就该尽快开放:“都说是郁达夫故居了,再去做个茶馆、咖啡馆什么的肯定不妥吧?我建议尽量恢复到郁达夫生前居住的样子,再陈列一些跟他有关的手稿、照片,就作个纯粹点的纪念馆也挺好的,毕竟杭州有名的作家也不多。”
省作协顾问薛家柱的意见也基本相同,在他看来,如果不能做纪念馆,至少应该在这里定期举行一些跟文学有关的活动,“装饰上最好能体现多一点郁达夫的气息,其他用途?好像都并不太妥当。”
而叶程华则表示,全部打扫干净后,他们会考虑把郁达夫生前所使用过的11件红木家具全部搬到屋里:“包括一张床、一个画桌,一个衣橱、几张椅子,都是很有味道的东西。”(091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