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层 | 原创 | 各地 | 社会 | 产经 | 科教文体卫 | 生活 | 图片 | 视频 | 人物 | 看浙江 | 舆论监督 | 平安浙江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热点追踪 更多
我国的自来水合格率仅50%?
·“雷锋帽”潮爆 专卖网店一天收入三四万
·13岁女生的婚恋大剧
·国内代理的NUK爽身粉可上门退货 现场全价退款
·杭州发放1亿元消费券
·浙江吹响买橘集结号
 人物故事 更多
·莫言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这个山东汉子留下什么故事
·报警台大队长最大的愿望 就是能安安稳稳睡一觉
·老裁缝王小妹:眼不瞎脚能踩,就会坚持下去
·穿梭于温差50度之间 “冰火两重天”的冷库工人
·“义联”公司老总孙建宏 做人做事“义”字当头
 每日精粹 更多
·【新闻鲜晨多】11月13日:今起大量包裹进杭 收快递时不妨说声“谢谢”
·【新闻鲜晨多】11月12日:350亿元!疯狂“双11”网购节天猫再创新高
·【新闻鲜晨多】11月11日:“双11”来临 支付宝交易额第55秒突破1亿
 健康预防保健养生咨询
·近期看病有30多项费用可减免
·男性时尚生活健康陷阱
·男性杂志《本色》在线阅读
相约画乡迎新春
相约画乡迎新春
东永高速通过交工验收
东永高速通过交工验收
俯瞰天台星球农场
俯瞰天台星球农场
四季青大采购
四季青大采购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体卫新闻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北仑老农自发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 使其重现生机

   浙江在线01月14日讯 文化的种子在宁波开了“花”。最近,在北仑区穿山村,民间舞蹈造趺的第六代传人——80岁老人周德兴新收了10多名徒弟,更令他欣喜的是,在附近的梅山岛也开始出现造趺的“身影”。这意味着,流传了168年的民俗表演造趺后继有人了。

  不止是造趺,在北仑,纱船、马灯等近10种濒临消亡的民间艺术重新焕发活力,抢救它们的正是北仑农村的一群老年人。去年3月开始,农民“种文化”百村赛热遍北仑农村,太极协会、秧歌舞、艺术团等30多支农民文体队伍走村串户“巡回演出”,丰富的文艺活动,让农村的不少老年人看得“眼馋”,恰逢宁波市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不少民间老艺人的绝活处于濒临灭绝的困境,于是,很多会一招半式的老年人重新拿起道具表演,“这些都是阿拉喜欢的,不能就这么失传了。”他们说。

  抢救民间文化遗产,从已经消亡的艺术开始。在春晓镇,乡村庙会流行的纱船已经有50年不见踪影了,81岁老人卢潮鑫和村里9位老人自费凑足2万元,打算复原古纱船。凭着记忆,2个月后,一艘集木、雕、漆、绘工艺于一体的大型纱船建造完成,老人们还组建了一支船队进行公开表演,10多场的精彩演出引起了全区轰动。镇文化站专门为他们成立了研究会,整理出一系列传统纱船文化。

  而一些濒亡的民间艺术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新面孔。前几年,会表演造趺的只有周德兴一人。去年北仑区农民“种文化”活动开展以来,老周的造趺开始受到“追捧”,村里20多位老年人陆续向老周拜师,每天有模有样地练起步法来。最近,在这群老人的努力下,《穿山村民间舞蹈造趺发展史》编撰出来了,并新编了《孟丽君》、《春草闹堂》等20多种剧目。

  不仅是老年人,许多年轻人也开始“玩转”这些民俗文化,时尚新颖的点子为民间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前不久,在造趺表演会上,第一次有10多名年轻妇女加入到队伍中来,“女地伴扛着木天盘”成了造趺表演的新戏法。在慈岙村慈东社,20多位小学生组成的马灯队也已经小有名气。

  现在,这群老人有一个更大的愿望:把这些“复活”的民间艺术舞到北京奥运会上,“知道的人多了,才会有更多的人来保护它们。”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国内首个独立、固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布展
·浙江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 以留住文化的根脉
·浙江申报5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讲述自己的梁祝故事
·西湖龙井炒茶技艺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申遗
·西湖龙井炒茶技艺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申遗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