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18日讯
远离钢筋水泥的城市,回归自然赏田园风光,品尝农家风味……这几年,“农家乐”这一休闲方式已经被衢州人广泛接受。然而,在这一波旅游浪潮中,本该唱“主角”,也最有能力去“唱”的旅行社,却始终袖手旁观。打个比方,哪怕旅游淡季,生意再怎么冷清,衢州旅行社老总们宁愿打牌睡觉,也不愿推广“农家乐”,这是为何?
现象
每年的现在,是廖雪炎最空闲的时候。
老廖是衢州衢江区大洲镇外焦村村民。这是一个有着“火山湿地、古代山寨、畲族风情”的省级“农家乐”特色村。和村里多数经营“农家乐”的村民一样,老廖家生意不错,但有一个特点:“五一”、“十一”等节假日,客人多得来不及接待,平时就冷清了。
为了改变生意“紧一阵松一阵”的状况,同时兼任村“农家乐”协会秘书长的老廖,从前几年开始,就和多家旅行社联系,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让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有关部门的牵头下,有12家旅行社老总一齐进村踩线。但是一直到现在,游客主要还是来自周边地区,大规模的团队游客一个都没有。“外焦村的资源算是好的了,既有山水风光,又有畲族风情,还有火山湿地、古代山寨,配套设施也不错。”老廖说,连他们都吸引不了旅行社,别的地方“农家乐”,估计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
农家乐都盼望旅游团来玩,可实际上,绝大多数旅行社并不买账。
“如果是旅游旺季,景区线路都忙不过来,就别提‘农家乐’了;如果是淡季,宁静打牌睡觉,员工放假,也不会去推‘农家乐’。”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旅行社老总说。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去年,我市共发展农家乐休闲游旅游村70多个,经营户400多户。对这一部分农民来说,旅行社不愿意理睬“农家乐”,是大家所面临的一个共性的问题。
症结
旅行社为何冷落农家乐?答案只有一句话:挣不到钱。
“任何企业都看重经济效益,旅行社的利润来自差价,‘农家乐’对普通散客和旅行社的价格没有多少区别,没有优惠或协议价格。”一位旅行社老总如实相告。
相比之下,做景区线路是能挣钱的。比如,某景区的门票价格是100元/人,旅行社组团前去,凭出团单,一般可以打到6折,4折的差价就是旅行社的利润。此外,很多景区还有一系列年终奖励政策,如果一年内组团人次达到一定数量,年终按一定比例返还或奖励。
“旅行社是企业,光赚吆喝不挣钱的活,一两次可以,时间长了,谁愿意干?”一位旅行社老总直言。
另外,“农家乐”没有自购项目。导游除了几十元的出差费便没有任何收入,有的“农家乐”旅行社甚至赔钱组团。
因此,无论旅行社还是导游,对“农家乐”的热情都不高。
此外,服务水平不够、配套设施不全,以及诚信缺乏等原因,都直接影响了“农家乐”的形象,也伤了旅行社的心。
出路
“作为个体经营的农家乐,是很难直接对接市场的。”大路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雷荣渭说,打个比方,一个种柑桔的农民,他能直接把产品铺到超市去吗?就算偶尔一两次成功,多半是市场之外的力量所致。
“农家乐”难以对接旅行社的核心所在,其实是组织化程度不高。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今后衢州“农家乐”的发展方向,可能有两条途径:一是景区化模式,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把一定区域内的“农家乐”,打造成一个景区,然后和旅行社对接;另一途径是,如果不具备这一资源优势,至少也要以村或乡为单位,把所有“农家乐”抱团成社,以公司化运作对接旅行社,配套进旅游线路中去。
打个比方,某旅行社发了一个团队共有30位游客去“农家乐”,如果是单个经营户,接待能力能否跟上是第一个问题,旅行社能获取多少差价是第二个问题,售后保障是第三个问题。如果是公司化运作,上述问题则均能迎刃而解。
“要把分散经营的‘农家乐’,组织成市场主体,让农民变股东,牵涉到大量的内部协调和利益分配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位业内人士说,但这或许也是把我市“农家乐”从政府推动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的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