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山里特别冷,风像刀子一样刮你的脸和手。遂昌县九龙山,星星点点的火把,在崎岖的山路上忽隐忽现。4个男人抬着一个简易担架,前面还有一个人打着火把引路。一行人默不作声地前进着。
路很滑,大家的脚步却很稳,他们知道,自己肩头扛着的是一份承诺,一份尊敬……
前天子夜,当浙江大学医学院解剖实验室的高飞和任国良老师,在山腰上接过这位年轻农民的遗体时,流泪了。
他们连夜赶回杭州。昨天凌晨4时15分,两片角膜被送进省人民医院手术室,遗体则被送到了浙大医学院。
35岁的他临终前决定捐出遗体
35岁的赵文明,老家遂昌县王村口镇山枣坪村。这个小山村地处偏僻的九龙山,不通公路,出村要走9公里的山路。
在哥哥张夏法眼里,10年前就到义乌打工的赵文明,算得上村里为数不多见过世面的“文明人”之一。
“以前我们只知道他有高血压,去年查出来还有尿毒症。他还那么年轻,还没成家……”还没等张夏法接受弟弟就要离开他的事实,赵文明又作出了一个轰动全村的决定——捐赠遗体和角膜。
张夏法说,半个月前,弟弟在电视上看到,遂昌一名25岁的大学生捐了遗体,就打电话到遂昌县人民医院,找了以前看过病的医生,想在去世前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医院赶紧与浙江大学医学院取得联系。
“我们家都是农民,一开始接受不了,但最终还是觉得该尊重他的决定。”张夏法说,“前晚,我们村主任带人把他抬下了山。”
村民们连夜抬他下山
“昨天下午两点我们从杭州出发。”高飞和任国良风雪兼程,因为角膜要越快取下越好,“一路上都有积雪,很难走,晚上8点多我们才赶到遂昌县人民医院。”
但更难走的路还在后头。赵文明的家很偏僻,杭州开过去的“依维柯”车根本开不进去。两个人又不认识路,只好换了辆金杯车,还请当地120派了个老驾驶员带路。
昨天,高飞对记者回忆说:“山路只有金杯车横过来那么宽,车子撞掉一块石头,我们听它滚下山崖,感觉很深,司机说旁边就是悬崖。”再后来,金杯车都不能开了,大家只好徒步前进。
半夜12点,两位医生远远看到了火把。“9公里山路,有4公里是村民们抬的。村民太淳朴了,他们把这事当成了村里一件大事,选的是最强壮的人。”当两路人马在半山腰会合时,高飞感到“自己的眼眶中有热热的东西。”
两位医生没有休息,连夜赶回杭州。昨天凌晨4时15分,眼角膜送进了省人民医院手术室。
几十年的等待换来光明
“这片角膜让我苦等几十年”“虽然不知道对方是谁,但我们很感谢他。”昨天,对60岁的傅志鸿和55岁的何来仙来说,是个幸运日。
家住杭州朝晖六区的傅大妈,很小的时候左眼就因为意外受了伤,看不见东西。“我四处求医,都因为等不到角膜而失望。今天终于盼来希望。”昨天上午,傅大妈首先进手术室接受角膜移植,中午12点,她回到了病房。
“我前天下午接到电话,连夜赶到杭州来的。”老家在东阳的何来仙两年前左眼角膜发炎,并伴有白斑,去年白斑扩大,影响视力,而且疼痛红肿。“没想到这么快就等到了角膜,真是运气!”
昨日下午,当记者把角膜已经成功移植的消息告诉张夏法时,他吐出一口长气:“谢谢你们,弟弟让我们很骄傲,让我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事。”
去年,我省向浙大医学院捐赠遗体的共有22例。赵文明是2008年捐献遗体第一人。(19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