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21日讯
“得荣思辱,处安思危”、“做事先做人人俭事成,立业先立德德昌业兴。”昨天,记者走进永康市芝英街道上胡村。村里粉刷一新的墙上,一幅幅书画作品透出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
如今,在永康新农村建设中,像上胡村这样将传统美德画上墙,用“墙头书画”教育村民的村庄越来越多了。
最早将传统美德画上墙的是永康市石柱镇川塘村。上世纪50年代,该村有位农民画家在祠堂墙头画了8幅画,全部取材于民间故事里的传统美德,但是几十年过去了,这些画作已踪影全无。村里决定恢复这些画作。不久,“单衣顺母”’、“负荆请罪”、“渭水访贤”等传诵传统美德的故事画又重新上了墙。
永康市芝英街道儒家村筹资10多万元,在村广场边修建了一条99米的长廊,廊内设牌匾138块,正面刻着《中庸》里的名言名句,背面则用白话文对古文进行解释。
去年,上胡村从这两个村的做法中得到了启发。很快,76幅既体现传统美德,又富有时代气息的“墙头书画”出现在了村里。
“这些书画上墙后在教育村民方面起了很大作用,识字的人看字,不识字的人看画,都能悟出不少做人的道理。”60多岁的村民胡广亭说,现在他们村的邻里关系变得和谐了,不孝敬老人的现象也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