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22日讯
浙江图书馆和宁波图书馆近日相继宣布实行免费开放,读者只需交纳押金就可借阅图书。这两家图书馆由此成为全国率先宣布实行免费开放和免费借阅的图书馆。
事实上,类似的免费行为在浙江已不是第一次。在全国各地的景点、公园、博物馆等纷纷以成本上涨为名涨价之时,杭州西湖环湖公园、杭州市所有公办博物馆和浙江省博物馆等省属博物馆却逆风飞扬,相继宣布免费对公众开放……
舍小利,获大利。浙江公共资源免费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浙江地方领导对民生的关注、看待问题的深思远虑。
公共资源相继免费开放
2007年12月1日,浙江的省级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宣布馆内的420万册藏书“零门槛”对公众开放。读者到图书馆办理借书证,不再需要交纳每年30元的借书证年费。此前,浙图已相继免费开放了现刊、报纸阅览;免收20元的办证工本费;并将借书数量从每人每次最多三册增加到了五册。
消息传开,引来大批办理新证的读者。免费开放第一天,图书馆就办理借书证592张。而在没取消借书证年费之前,即使是在读者办证比较集中的周末,一天办证最多也就120张。办证大厅排长龙的“盛况”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是以前从未出现过的。”浙江图书馆党委书记兼副馆长应长兴说。
继浙图之后,2008年1月1日,宁波图书馆也宣布免费对公众开放,成为全国第二家实行“零门槛”开放的图书馆。免费当天,共有653名读者办卡、续卡,同样创下了该图书馆日办卡人数之最。
事实上,早在浙江图书馆免费之前,浙江的博物馆早已开始了免费对公众开放的尝试。2004年1月,在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所属的六大博物馆、纪念馆一律免票参观基础上,浙江博物馆在全国率先宣布免费开放。
浙江的免费手笔并非仅仅体现在文化设施方面。2003年10月,杭州市宣布,西湖环湖公园全部实现24小时免费开放,成为全国惟一不设门票的4A级旅游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免费开放的公园景点总面积超过2000公顷。
舍小利赢大益的社会经济账
免费不仅为这些场馆和公园带来了直观的门票损失,游客、参观者和读者数的激增还大大增加了这些部门的管理负担和运转成本。浙江是如何运作这些设施和场所的?为何这个省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推广这一模式?
应长兴介绍,图书馆免费的首要目的,是把更多的读者吸引进来,构建多读书、读好书的学习型社会的良好风气。他说,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已连续六年走低,令人担忧。担负着启迪民智重任的公共图书馆,不能满足于过去的“藏书馆”状况,而是要琢磨如何把读者引进来,把精神文化传播出去。在此基础上,免费,可以看作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回归。
“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实行免费开放就是为了把公益性体现得更好。”宁波市图书馆馆长庄立臻说。免收借书证年费后,仅浙江图书馆每年就将减少大约150万元到200万元收入,这一部分将由省财政给予补贴。“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标志。三倍于平时的办证量表明:免去的年费虽不昂贵,但它既代表了政府鼓励阅读和传播文化的姿态,也满足了百姓心中对文化的需求。”浙图副馆长徐洁说。据悉,浙江省财政对浙图的支持力度很大,从1998年开始,每年购书经费都递增100万元,2007年,浙图的购书经费达到了1560万元,在省级图书馆中名列前茅。而2008年的购书经费将在此基础上再增加200万元,以满足更多读者的阅读需求。“有了政府财政投入的保障,我们才有进一步免费开放的底气和能力。”
如果说图书馆和博物馆考虑的更多的是公益事业,需要政府更多的财政支持,那么西湖沿湖景区的免费,则在顾及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兼顾了经济效益。
杭州西湖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高小辉告诉记者,“免费西湖”不仅让市民得到了享受,也成为杭州旅游业竞争的品牌。在全国林立的旅游景区中树立了不收费的独特旗帜,为社会各界和广大游客、市民所称道。据统计,杭州“还湖于民”以每年2530万元的门票损失,换回了100多亿元的丰厚回报。
以西湖南线为例,取消门票前每年门票收入600万元;取消门票后,仅沿线商铺每年的拍卖总收入就达到700万元。在实行景区门票免费以后,游客量同比增长了10%。为了游览更多的免费景点,游客逗留时间平均延长一天半,由此增加了他们在杭州餐饮、购物、交通、通讯、住宿等各方面的消费。2004年杭州旅游收入突破400亿元,比免票前增加了100多亿元,2005年旅游产业在杭州的GDP中由前一年的6.3%上升到了10.8%。
舍小利赢大利。浙江省算的是一笔常人看不到的宏观经济账。
浙江经验带来社会反思
浙江公共资源和设施的建设费用本来源于公众,理应归公众所有,让公众享有。浙江政府的开放之举,让我们欣喜地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公共资源正在恢复其本来面貌,渐渐回归公众。
从国际上来说,美国、日本等国的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都是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免费、平等是图书馆业的国际趋势。”浙图副馆长徐洁说,“浙图‘零门槛’开放,让市民更方便、充分地利用浙图如富矿般的图书资源,对图书馆藏书的利用和市民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而在国外,公园免费开放也是普遍做法。杭州市物价局的吕明晓认为,公园是公益性的城市基础设施,是改善区域性生态环境的公共绿地,是供公众游览、休憩、观赏的场所。公园里许多天然景点和人文景观是历史形成的,属于全民所有,新设和改造的景观、景点也都由当地纳税人出钱投资,并非少数人的专利,当地每一个居民都有权利平等地享受。公园免费开放恰恰回归了其本色的需要,既为杭州赢得了更多的游客和更多的旅游收入,也为杭州的执政者赢得了民心和口碑。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浙江的大手笔,说到底是与当地厚实的经济实力和政府财力连在一起的。对于大多数省市来说,财政仍无力大包大揽地将公益性文化事业呵护起来。
由此,免费与否,其实并非问题的焦点。真正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如何看待这些公共资源的公益与经营?免费之后,如何使社会公共产品的公共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对此,同样已免费开放的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徐德明评价说,免费是好事,但仅有免费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政府主管部门来说,惟有打破原有的体制障碍和观念障碍,免费的初衷才会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人们进入博物馆、图书馆和公园的脚步也才会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