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25日讯
昨日,绍兴黄泽镇普安村的蔬菜大户张湘华,在暖和的大棚里面开地、挖孔,准备种植小辣椒和茄子等各类蔬菜,在以前,像这样持续寒冷的日子里,很少农民还会在菜地里种菜。
笔者从该市农业局了解到,该市越来越多的菜农,通过创新种植模式,掀起了科技种菜的热潮,利用科技这把金钥匙,无论是在寒冷的冬天还是在炎炎的夏日,让农民PK灾害性天气,从土地里种出了“金娃娃”。不但改变了该市蔬菜生产只限于农户分散种植,设施简陋,品种单一的现状,还打破了外地菜冲击时菜价起伏大,本地产蔬菜“淡季淡、旺季滥”的现象。
据了解,张湘华是该市科技种菜获得成功的菜农之一,共有20多只钢棚蔬菜,去年的毛收入将近15万元。张湘华表示,菜地全部用钢棚搭起来,冬天上市比别人要早,别人没有的蔬菜我要先上市;在夏季,钢棚尼龙、黑膜,还能种出人家种不出来的蔬菜。
近来,嵊州以日光节能温室、塑料大棚、地膜覆盖等抗低温冷害为主的保护地设施栽培模式渐渐显山露水,并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蔬菜设施栽培新模式。据该市农技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介绍,目前大棚里配套的长寿无滴膜、电热育苗、嫁接栽培、生物微肥等先进技术,已让菜农学会并灵活使用,不仅提高了对灾害性天气的防御能力,还保证了一年四季时鲜蔬菜的不断供给。有了新技术的支持,该市很多菜农舍得投入,纷纷搞起了设施栽培。据统计显示,到目前止,该市的设施栽培面积已超过了5万亩,其中提高型大棚20万平方米,普通大棚面积2.40万亩,小拱棚面积2.95万亩。
新品种的推广,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灾害性天气所带来的不利因素。据该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裘列群介绍,这几年中心先后引进、推广了10大类蔬菜390只新品种,如浙蒲2号长瓜、拿比特小西瓜、日本南瓜、美国西芹等,使该市的蔬菜品种彻底换成了新品种和新面孔,蔬菜品种换代升级率达80%,满足了市民的择菜需求。
几年来,该市菜农通过设施栽培、无公害病虫防治、配方施肥、化学调控、节水灌溉、营养调节、反季蔬菜栽培、土壤改良等9大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创出了“冬春兼顾型、早稻替代型、冬闲利用型、综合发展型、常年栽培型”五大类22只菜稻轮作新模式的推广,使蔬菜生产得到了科学发展,全市蔬菜生产已基本实现了全年生产、均衡供应,蔬菜良种普及率达到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