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放寒假前,浙江科技工程学校就业办的电话都热得发“烫”,主动来电要学生的单位排起了长队。与此同时,该校往年得用两三个月时间才能完成的招生计划,去年只两天就全部完成。像这样招生、就业“两头热”的中职学校,如今在嘉兴已成为普遍现象。
这一令人惊喜的变化,源于该市不断打破生源县域壁垒,推出统筹全市中等职业教育的新举措。在办学中引进竞争机制,才能让好的职校获得好生源。去年,市里出台《统筹全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招生工作的实施意见》,统一编制招生计划,省级及以上重点中职学校可跨县域招生。
在这种背景下,嘉兴中职学校开始由“小而全”走向“专而精”,节约办学成本。各学校各有侧重地做强优势专业,打造品牌专业。浙江科技工程学校曾设专业近30个,目前已调减到以数控、机电、商贸为主的三大类专业,仅机电专业的数控车床设备价值就达1000多万元。
“跨县域招生”催生的竞争机制,“逼”着各校培养和集中优质师资,形成竞争优势。各职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企业培训,开展“工教结合”,职校教师成为身兼教师和技师双重身份的“双师型”人才。在嘉兴建筑工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达80%左右。目前,嘉兴全市中职校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22.7%,列全省第一。
学生成为这一政策的最大受益者。随着生源区域壁垒的打破,许多初中毕业生跨县(市、区)域求学,读上了理想的中职校。去年从海盐于城中学毕业的陈露侃,中考分数过了普高线,却选择到浙江科技工程学校学习数控。在嘉兴建筑工业学校,来自异地的生源占近一半,这在以前让人难以想象。目前,在嘉兴县域之间流动求学的中职生约占总数的20%。
眼下,嘉兴正集中财力,建设40个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的特色专业。嘉兴区域内正形成九大特色职业教育基地,如南湖区以现代服务业为发展方向、海盐以机械制造为规划重点,专业设置紧密结合当地产业,而不再盲目追求“时尚”。各校申报新设专业均需经专家评估并向社会公布,办学条件较差、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低于70%的学校被限制招生规模,有的被取消招生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