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首页 | 高层 | 原创 | 各地 | 社会 | 产经 | 科教文体卫 | 生活 | 图片 | 视频 | 人物 | 看浙江 | 舆论监督 | 平安浙江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热点追踪 更多
我国的自来水合格率仅50%?
·“雷锋帽”潮爆 专卖网店一天收入三四万
·13岁女生的婚恋大剧
·国内代理的NUK爽身粉可上门退货 现场全价退款
·杭州发放1亿元消费券
·浙江吹响买橘集结号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人物故事 更多
·莫言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这个山东汉子留下什么故事
·报警台大队长最大的愿望 就是能安安稳稳睡一觉
·老裁缝王小妹:眼不瞎脚能踩,就会坚持下去
·穿梭于温差50度之间 “冰火两重天”的冷库工人
·“义联”公司老总孙建宏 做人做事“义”字当头
 每日精粹 更多
·【新闻鲜晨多】11月13日:今起大量包裹进杭 收快递时不妨说声“谢谢”
·【新闻鲜晨多】11月12日:350亿元!疯狂“双11”网购节天猫再创新高
·【新闻鲜晨多】11月11日:“双11”来临 支付宝交易额第55秒突破1亿
 健康预防保健养生咨询
·近期看病有30多项费用可减免
·男性时尚生活健康陷阱
·男性杂志《本色》在线阅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相约画乡迎新春
相约画乡迎新春
东永高速通过交工验收
东永高速通过交工验收
俯瞰天台星球农场
俯瞰天台星球农场
四季青大采购
四季青大采购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社会新闻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110本日记书写农家变迁 衢州老人百万字实录沧桑

  ▲吴高海仍然坚持写日记。 祝建辉龚诚良摄

  ▲第一本日记。

  ▲吴高海记录的村里非遗调查的内容。

   浙江在线02月17日讯 52年,110本日记,100万字。74岁的衢州老人吴高海,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程度,却坚持不懈地写了52年的日记,从上世纪50年代的愁吃愁穿,到前两年周游全国,直到现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吴高海说:“我的日记只有很少一部分记自己的事,大部分是记村里的事。翻看这些年来的日记就能发现,这些年来,尤其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生活变化太大了。”

  第一本日记(1956年)关键词:借粮   过年了,11户人家借的粮还不上

  吴高海的第一本日记本自己用白纸装订的,封面上写着“1956”,薄薄的纸已经发黄变脆,拿在手里翻看要很小心,每一张都用蝇头小楷写得密密麻麻。1956年春节前,老吴在日记中记述了村里的情况:“全社缺粮户40多户,做棉衣40多件,半脚大衣5件。有一家人从没有穿过卫生衣,今年买了4件。”老吴叹口气说:“那时候吃不饱是常有的事。我们村有位老人,她的儿子在县里当粮食局长,可是她到年底还得向村里借粮。”

  在第1本到第10本日记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字是“借粮”,吴高海在1962年的日记中记录了他自己的借粮账:“本人有4次借粮记录,一次140斤,一次45斤,一次30斤,还有一次13斤,12月1日还34斤。到年底,村里还有11个人借粮无力还。”

  “我有5个女儿一个儿子,家中8口人,翻翻那几年的日记,本本里面记的都是粮。年年要借粮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968年。”老吴说。

  第60本日记(1986年)关键词:工资   一个月赚的比以前一年还多

  1985年,五十埂村办了一个砖瓦厂,吴高海到厂里当了一名管理人员,当时一个月的工资只有几十元,但对于刚能吃饱肚子的吴高海来说,已经很满足了。“后来很多村民都到厂里干活了。过了四五年,我每个月能拿到500元工资了。一个月就能赚以前一年都赚不到的钱,而且是拿工资,对于我们做了一辈子的农民来说,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我们全家共同打拼,攒了10多万元。1998年,我们推倒原先的稻草房,盖起三层楼砖瓦房,当时,那可是村里最好的房子了。这都得感谢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好政策——这可不是套话,绝对是真话啊。”

  这一年,五十埂村的荒山上种满了橘子、桃子、李子,老吴也在自己的日记里兴奋地又一次用数字记录了村里的变化:“1974年:全村180户人,843人,劳动力289人。全村共有耕地910亩,杉木林地374亩,油茶地500亩,全村的工业生产总值11万元多。1986年:全村的人口932人,村砖瓦厂承包款18万元,年底砖瓦厂职工每人发奖金775元。”老吴指着这段文字高兴地说:“村里自从办起这个砖瓦厂,全村经济出现很大增长,五十埂村成了衢县的经济强村,还得到县领导的表扬呢。”

  第76本日记(1994年)关键词:变样   全村盖起98幢二层楼

  其后的几年,不仅借粮成了老黄历,连让吴高海赚到生平第一份工资的砖瓦厂也很快成了老黄历。村里飞速地办起了更多的厂,更多的村民走出了农田,走进了工厂,还有的人干脆自己办起了厂,当起了老板。

  “有一天我没事,重新翻看了以前的日记,粗粗列了一个表,我发现,变化真是太大了。不说远的,从1980年开始到1994年,14年间,村里已经变了样了。”

  吴高海在他的日记里列出了这张表:“1980年以前,人均收入:211元,工业:茶;粮食:人均700斤;住房:全部泥墙房;文化:一年看不到一场电影;进城:基本不进。1980年到1994年,人均收入:1171元;工业:砖瓦厂、锯板厂、灯泡厂等,共21家企业;住房:全村二层楼98幢;文化:投15万元建起电影院,改造村校舍;进城:不仅到县城,还到全国各地旅游。”

  老吴说:“老百姓生活条件的变化,能反映国家兴盛。我们村从年年借粮的村到文明小康示范村,没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哪来我们的今天?”

  第106本日记(1999年——2007年)关键词:旅游   明年要游五湖四海

  1999年,做了多年村支部书记的老吴退休了,他开始筹划他很久以来的一个心愿:周游全国。

  在吴高海的第106本日记本上,记录了他从1999年开始的每一趟旅程。“这本日记,我专门用来记旅游路线和花费。现在生活好了,我又不抽烟不喝酒,家里也没有大的开销,所以,我每年花2000元出去旅游一趟,到去年,除了台北以外,全国省会城市我都去逛过了。”

  “2007年4月19月至29日去拉萨,艰苦旅游,共开销1354元。”在日记里,这段文字特地用大号字写出来,因为这是最艰难也最有意义的一趟旅程。老吴说,去拉萨一直是他的一个心愿,特别是青藏铁路开通后,他打定主意要坐着火车去雪域高原看看。

  老吴从衢州乘火车到上海,买了一张到拉萨的火车票,为了省钱,路上一日三餐都是自带的方便面。“在拉萨布达拉宫买门票,要100多元,我掏出了老年证要求打折。工作人员说,门票一般不打折,但是你一个74岁的老人独自到拉萨,有勇气,破例给你打折吧。”

  在老吴家的客厅墙上挂着几个大镜框,里面全是他到各地旅游时拍的照。老吴按华东、华北、华中进行了排列,照片上还写着旅游的日期和地点。“明年,我要到太湖、鄱阳湖、巢湖、洪泽湖等五湖四海去旅游。我最想去的地方是日月潭,希望在我有生之年两岸早日统一,让我有机会到台湾去看看。”

  第110本日记(2008年)关键词:文化   把老祖宗的“遗产”整理出来

  去年9月,衢州衢江区大洲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立了一个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吴高海是小组成员,从去年开始,吴高海的日记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专题。

  “真是忙啊,天天没得空。我重点调查五十埂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走遍了全村每一户人家,所有的老人都采访过了,他们谈到村里的地理、民俗、传说甚至婚丧嫁娶的每一个细节,我都记在日记里,报给普查小组。”

  吴高海在日记里详细地记录了村里的年俗:“年三十这天晚上,全家吃团圆饭。老人要给孙子、孙女压岁钱,女儿女婿、儿子儿媳也要给老人红包,叫孝顺钱。”吴高海说:“我听老人们讲到这段风俗时,非常感慨。老爱小,小敬老,这实际上是提倡和谐的家庭氛围。”

  合上日记本,吴高海说:“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吃穿已经不是大家最关注的了,我希望为儿孙后辈做些有用的事,把老祖宗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整理出来,继承下来。”

  吴高海已经准备了一本新的日记本。这第111本日记,吴高海仍然准备用它来记录村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病房里开出小课堂 小兴梅即兴写日记
·中国纸制品又遇寒流 新西兰终裁我日记本倾销
·35本日记与一位基层党员的奉献 往事弥足珍贵
·记录办事全过程 文成“企业成长日记”折射效能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