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2月18日电 (记者 张乐)沙哑了一个多月的嗓子传递出疲惫。如果不是她的外表和递上来的名片,难以想象,这位穿着得体的女人大代表,平日里混在农民堆里,和兔子打交道。
王金凤这几天正在杭州参加浙江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刚当选浙江省人大代表,她特地换了一身漂亮得体的衣服。
不过这身穿着仍然掩不住王金凤朴实的行事风格。开口闭口,她言必提农民和兔子,在浙江文成县,许多农民的生计靠兔子。
一家企业带热一个产业
文成县的生态环境,适宜食草动物的养殖。然而,无论养羊、养牛、养兔,历来都是小规模。究其原因很简单,销售问题得不到解决。因此政府倡导的养殖致富,始终激发不了百姓热情。
2002年,文成县金炉乡兔业崛起,但养殖户遭遇销路难题。王金凤此时是当地一家猪肉加工厂老板。乡干部为了寻求肉兔销售渠道,问计王金凤:企业既然能加工猪肉,是否可加工兔肉?
这一问,正好给王金凤提个醒。古人云:“百兽莫如兔,百鸟莫如鸪。”这说明兔肉作为保健肉类,其消费潜力大。于是,她着手调查兔业资源和兔产品市场。
文成山区养殖兔子的草料不成问题,加上政府扶持,兔子资源可以得到保障。尽管这些条件已经具备,但要在兔肉上做好文章,实现加工转化增值,并非易事。企业刚刚起步阶段,王金凤实施借脑创新,将浙江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农科院、浙江省轻工食品研究所等科技院所的教授、专家、高级工程师聘为技术顾问。他们负责有机兔肉松、兔肉儿童营养粉的研发以及兔子副产品的研发。
在专家帮扶下,企业对兔子的利用率达95%以上。而兔子所具有的独特性,让企业订单接踵而至。王金凤经营的浙江双凤食品有限公司,其兔产品很快从原来单一的兔肉松,发展到9大系列。
王金凤告诉记者,公司现在可以消纳该县所有农民养殖的兔子。而据该县有关部门统计,文成县目前兔子的存栏数已从2002年的36万头递增到目前的168万头。
一家农业企业,就这样将一个产业由冷带热。
将惠农放在首位
王金凤创办企业后感觉到,虽然文成的农民大多有养兔习惯,但户养量少而分散,不利产业化生产。为了确保原料稳定性,她先后在全县建立了6个省级标准化基地,并通过省级专家审核验收组的验收。由于标准化示范基地的示范、推广和辐射,全县33个乡镇133个欠发达边远农村的3.1万农户,养了兔子。
王金凤告诉记者,没有公司的发展,就不会给养殖户带来积极性,反过来,没有养殖户的支撑,公司发展速度和规模会受到限制,两者间是“双赢”关系。正是本着这样的理念,惠农才能惠自己,成为她创业发展的主脉络。
农民愿意卖多少,公司就收多少;收购实行最低保护价,高出保护价的,以市场价为基准,低于保护价的,以保护价为底线。王金凤举例说,去年公司的收购价格,每公斤达到20元,比原定每公斤16元的保护价高不少。为保护养殖户利益,企业的保护价随市场价格逐年上涨。如2002年的保护价为每公斤8元,到2007年涨到了16元。
为确保农民获取更大利益,公司采取“以斤换斤”办法更新兔子品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虽然公司为此倒贴了不少市场差价,但王金凤以为,农民积极性上去后,公司的利益就会得到保障。公司还采取了上门收购等办法,以此减轻农户运输费用。
农户终于在兔子的养殖中尝到了甜头。如今,兔业总产值已占文成县畜牧业总产值的49.18%,占农业总产值的11.7%,成为文成农业加工产品中的龙头企业。全县农民增加经济收入在5800万元以上,其中养兔户户均增收1841.27元。
惠农支农本身也是双赢
常年和农民打交道,王金凤深知基层百姓的心声。“老百姓搞养殖有三怕:一怕技术不到位;二怕毛病治不好;三怕市场打不开。农民不敢搞特色农业,增收就有问题,新农村建设就没底气。”
面对担忧,王金凤把示范基地建成技术指导站,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全方位服务;对于兔病的防治,公司采取统一的专业技术帮扶。同时,她还积极开展农企合作,于2004年5月创办文成县双凤兔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肉兔养殖户为对象,促进合作社组织的健康发展。如今,全县仅规模以上养殖户就达到13000多户。有了巨大的养殖农户作后盾,“双凤”的发展如日中天。
作为来自基层一线的企业家代表,王金凤在浙江省“两会”上呼吁,人大代表要多多关注一线农民的呼声和需求。“新农村建设要经济发展,政府的推动功不可没,但企业在发展过程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她说,“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并非只是义务和付出,企业自身将因此受益。”自己的实践证明,惠农支农的过程本身也是双赢。(新华社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