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19日讯
30年来,他们是励志故事里的主角,是家长给小孩树立的身边榜样。虽然成绩各有大小,但他们身上最可贵的品质就是解放思想,为此,他们成了“故事里的人”,被讲给一拨又一拨的小孩子听。
冯光成——杨汛桥故事里的男主角
泥水匠勇闯资本市场
我是绍兴县杨汛桥镇联社村人。我们村里有位老板叫冯光成,我们村里的长辈一直拿他来教育我们这些小辈。我今年也30多岁了,从小时候记事起,村里的大人们说某某有出息,举的头一个例子就是他。现在我想想,他有出息不在于他现在赚了多少钱,而是他给我们这些农村孩子开拓出生活的另一种可能,说到底,他是我们这里最早解放思想的人,所以我今天想说说他。
冯光成是一个建筑工匠的儿子,16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作泥瓦工,21岁加入当时生产队所属的建筑队参加工作,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生产队所属的村还叫马社。他29岁那一年随该生产队的一个建筑队到武汉承建工程,因为他泥瓦工技术一流,年纪不大就被尊称为“光成师傅”。绍兴一带从事手工业的,技术精湛的,后面都要带个“师傅”,像作泥瓦工,叫泥水师傅;作油漆有名堂的,叫漆匠师傅;作木工技术过硬的,叫木匠师傅。如今,光成已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了,家乡的人还称他为“光成师傅”。
31岁冯光成回乡创业,这是一个转折点,1985年绍兴县第二筹建队成立,发起人是11个泥水匠,冯光成是其中之一,当年他33岁。随后,在筹建队的基础上,绍兴县第五建筑工程公司成立,冯光成作为领头人,带着建筑队走南闯北承接施工项目,工程队的足迹遍布武汉、杭州、桐乡、嘉兴、上海等地。
我们老家人经常会“传”(绍兴话,意为经常提到)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很多村里人加入了“光成师傅”的公司。我的堂哥、堂姐都在他的玻璃厂工作,小姨夫、小姑夫也还在他的集团里工作。用时兴的话说,光成师傅为家乡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经济加速。多年在建筑行业里打拼,光成师傅感到建材业潜力大,就先后投资兴办了墙地砖、浙江玻璃厂等。这又是一个转折点。村里人说他“有出息”,因为光成师傅好像永不停步,不停地有新想法冒出来。光成师傅认为,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单靠企业自身积累不行,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2001年12月10日,“浙江玻璃”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民营企业。当时,我们镇在主要街道都挂上了横幅,庆祝这一事件,他的成功让我们家乡人很自豪。现在,杨汛桥已有多家上市公司,成为杨汛桥板块,光成师傅的“浙江玻璃”无意中成为“杨汛桥”板块的领跑者。
推荐人:杨汛桥镇联社村村民钱小峰
朱振兴——怡合乡故事里的男主角
“读书不如赚工分”是扯淡
朱振兴大叔是我在桐庐县怡合乡中学工作时深交的一位学生家长。他出身贫寒,只念过三四年小学,当过生产队长。上世纪70年代初,朱叔家6口人:夫妻俩加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两老在生产队干一天活不过十五六个工分(相当于1.2元左右),除了养活全家,还得交付4个子女的学费。一次家访闲聊时,朱叔说:“现在社会上不少人都认为‘读书不如赚工分’,这话错到哪里去都不知道了。读书咋没用?教子读书,这是正经事。”
朱振兴的长子朱云龙1972年初中毕业当了乡完小的代课教师。1978年想报考刚恢复招生的建德师范,但想想家里的困难,就不敢在父母面前提起。朱叔看透了云龙有心思,“你去考吧,钱总是有办法的。”两年后,云龙毕业后,回到家乡正式当上老师,后来当上桐庐县百江镇、东溪等学校校长。
次子朱云霆在恢复高校招生第三年考取了师范学校。这时,朱叔已落下了近千元的债务。小朱毕业后,当了中学数学教师,教学有方,但总觉得有点先天不足,奈何当时没有培训条件,常犯愁。一次,小朱听同事说:湖南有个中学数学老师,很有造诣,报纸上都登了。小朱老师心里一狠:“去投他!”但路费、开支呢?朱叔说:“家里的楼板暂时不摊了,凑一点借一点,儿子读书顶要紧。”这年,八月,小朱老师踏上了千里寻师的艰难之路。后来,小朱老师又取得了本科学历,当上了桐庐县分水初中校长。
朱叔的女儿和小儿子都读完中学,多年来凭知识经商,都“发”了。朱叔的第三代中,也已出了3个大学生。现在乡亲们常夸老朱家成了书香门第,我也常常拿朱叔的例子来反驳“读书无用论”,这一家的故事成了我这30年来讲得最多的故事。
推荐人:桐庐退休教师叶信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