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15日讯
→→义乌应擂
县委书记和农妇的争论
催生允许农民进城经商一号《通告》
事件回放:1982年的某日,农妇冯爱倩走进义乌县委大院,和新上任的县委书记谢高华展开了争论。冯爱倩不明白,自己没工作,到城里做点小买卖,为何要抓了罚、罚了抓?争论持续了整整一下午,并迅速传遍义乌。
随后,谢高华把“应不应开放集市贸易市场”、“允不允许农民进城经商”这两个议题摆到县委领导班子会议上,放到全县党员干部面前,一场更大的争论爆发了。
在这场激烈的思想争论中,县委通过调查摸底,获得的结果是:50%以上的人认为应该让农民进城经商;40%的人认为问题不大,可以试着办;只有5%的人坚决反对。
1982年8月25日,不仅是义乌,更是中国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义乌县委、县政府的一号《通告》问世了:“允许农民进城经商”、“允许城市市场开放”等“四个允许”突破了保守思路的边界。
解放了什么思想:破除了身份的界限,经商是每个人的权利。一个思想和制度上的创举,打破了束缚经济和社会腾飞的枷锁,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从此,闻名全球的义乌小商品市场诞生了,几十万有经商天分的义乌农民,洗净泥腿,摇身一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惊叹的经济奇迹。
推荐者:在杭工作的义乌人朱渊红
→→宁波应擂
“非禁即入”,杭州湾跨海大桥向民资开放
事件回放:杭州湾跨海大桥总投资118亿元,是中国目前投资最大的桥梁,这么多钱从哪来?2000年,当时宁波市向国家部委申报项目时语出惊人:“只要项目批下来,大桥建设不要国家投一分钱。”
当时,大桥指挥部对国家投融资政策进行了认真研究,最后作出了一个大胆的举措:非禁即入。也就是说,凡国家法律没有明文禁入的领域,都可以尝试向民间资本开放。
2001年大桥被正式立项后,大批民营企业瞄上了杭州湾大桥,出现“民资争着参股、银行抢着贷款”的一幕。先后有17家省内民营企业投资入股。大桥资本金38.5亿元,其中民营资本一度占了50%以上。在这波民资投资热中:宁波一家民营企业愿拿出3亿元入股;广东一家大企业也找上门来愿意全部接盘……
解放了什么思想:杭州湾跨海大桥这一创新之举,采用市场化融资的模式,不花财政一分钱,开启了中国民间资本突入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先河,堪称“破冰之举”。
推荐者:宁波市委宣传部外宣办
→→温州应擂
“灵昆海涂开发风波”
治了温州人的“红眼病”
事件回放:1999年,在温州发生了一场“灵昆海涂开发风波”。因为这件事,在温州引发了一次大讨论,许多温州人通过这件事开始反思自己,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解放思想,拓宽思路。
“灵昆海涂开发风波”是这么回事:温州瓯海区灵昆岛荒废已久的几千亩海涂,经广东客商投资开发成了“聚宝盆”,却被当地一些人说成是“广东人骗走灵昆人500万元”,由此引发了一场该不该让外地人来赚钱的议论。
这件事情影响很大。全国的人民都说温州人脑子活络,观念新,没想到在温州发生了这种思想上的“红眼病”,给人的启发太大了。其实还是患得患失的小农意识在作怪,发展市场经济就需要破除这种意识。
解放了什么思想:这场“风波”提醒众人,温州人可以赚外地人的钱,为什么外地人不可以赚温州人的钱?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仍然有小农经济的狭隘偏见产生着制约作用,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由此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推荐者:温州市民杨胜春
→→杭州应擂
浙江渔业考察团访日,签来第一个中日补偿贸易项目
事件回放:1978年10月,邓小平访日,并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就在小平同志访日前夕,浙江省渔业考察团开始了长达40天的日本之旅。日方出售给我们渔船,而我们的渔业考察团则把舟山的渔产卖给日本,这是中国与日本进行的第一个补偿贸易项目。在此之前,浙江省没有直接对外出口的项目,浙江省外贸局仅仅收购货源,然后转到上海出口。出访日本促成第一项中日补偿贸易以后,浙江开始有了真正的出口贸易。
中国首家中日合资饭店落户杭州
事件回放:1986年,当杭州城里还是一片低矮平房的时候,西湖边上立起一座21层、高70余米的大楼———杭州友好饭店。这是中国首个中日合资饭店,由当时的杭州市旅游总公司和日本昭和商事株式会社合资共建,曾用名“中日友好饭店”。
在“中日友好饭店”建成后,日本客人来杭大多下榻于此,日本很多自助游手册把“中日友好饭店”归为推荐入住饭店之列。1991年至1993年,杭州饭店业进入黄金期,预订非常火爆。在杭州10多家三星级饭店中,友好饭店营业额最高,房价也卖得最贵。2003年,友好饭店与日方的合作期满,中方以1美元象征性折价取得了饭店的全部产权。
解放了什么思想:经济生产和文化生活都不再是“闭门造车”,大胆走出去,开放沟通,交流合作,才有活水源。
推荐者:杭州市海外交流协会首任会长汪金熙
→→衢州应擂
面对砂糖橘的抢滩
衢州打科技牌、周迅牌,让橘子红了
事件回放:衢州是名副其实的“柑橘之乡”,其柑橘以“实皮薄”、“香”、“肉干”而闻名,还远销欧美,每年为当地挣回不少外汇。电视剧《橘子红了》播出以后,因为女主角周迅是衢州人,当地灵机一动,马上喊出了“到周迅家乡,看橘子红了”的农家乡村游口号,并聘请周迅为衢州的旅游形象大使。
衢州出产柑橘的历史可谓由来已久,不过,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柑橘生产日渐式微。改革开放以来,衢州柑橘生产重新发展起来,但是价格一直上不去。外地砂糖橘异军突起,每公斤卖14元很多人还抢着要,衢州柑橘为啥买不出价钱?
2004年开始,衢州市柯城区农业局率先在华墅乡试点实施“降酸增糖”行动,以1000亩橘园为核心,随后辐射推广到全乡1万亩橘园,努力使衢州柑橘变得更甜。这一招很快就见成效了。2004年11月,柯城区华墅乡参加上海农博会,带去的210公斤橘子,不到半小时全被上海人买去,成交价每公斤4元。当时,其他橘子每公斤才卖1.3元到1.5元。
解放了什么思想:土特产是每个地方的一大资源,一大优势,但不能光捧着优势就想吃一辈子。要不断引入新科技,要尝试新的营销手法,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
推荐者:读者陈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