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娘的扮演者胡娉
浙江在线02月19日讯
昆曲《牡丹亭》虽然名气很大,可是看过原汁原味的全本《牡丹亭》的观众却并不多。多年来,《牡丹亭》一直以折子戏的形式出现在舞台上。今年的元宵节,杭州戏迷可以在杭州胜利剧院看到浙江昆剧团已有7年未演的全本《牡丹亭》了。昨天,记者从浙江昆剧团了解到,为了赈灾义演,昆剧团拿出看家本领,重新创排了《牡丹亭》,将全本55折的《牡丹亭》浓缩为10折。这次演出历时4小时,全本将分两天演完。
什么才是原汁原味? “十三花神”首度出现
据了解,浙昆上一次演《牡丹亭》,是7年前,当时,昆曲刚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次为了让观众看到原汁原味的传统《牡丹亭》,浙昆特别邀请了“世字辈”的导演周世瑞和“盛字辈”的著名表演艺术家王奉梅担任复排艺术指导,在剧本整理、唱腔音乐整理、舞台美术到舞台表演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尽力恢复传统《牡丹亭》的艺术样式。
“舞台样式上,没有改变,还是一桌二椅,很简洁,很传统的那种。”浙昆团长林为林告诉记者,在服装上他们倒是下了本钱,光购置服装就花了6万元。昨天,记者在昆剧团的服装间看到了《牡丹亭》的戏服,全为手工刺绣,一朵朵牡丹绣得特别逼真。
“全本《牡丹亭》共55折将被浓缩为10折,分别为惊梦、寻梦、写真、离魂、花判、玩真、魂游、幽会、冥誓和回生。”周世瑞说,这基本和7年前一样。
《牡丹亭》中的十三花神一直以来都被各大版本的《牡丹亭》弱化,有的全部用年轻演员,有的全用女演员,或全用男演员,甚至有用众丫鬟直接代替,连服装也一致。实际上,十三花神,各有各的含义。这次,浙昆要将这十三花神还原了。
“头戴桃翅纱帽,身穿红官衣,手持梅花的象征着柳梦梅;头戴凤冠、身穿红女官衣、手持杏花的象征杨玉环……花神中有老有少,装扮也各异。”周世瑞说,这才是原汁原味的。
据了解,这次浙昆派出一级演员陶铁斧、李公律以及青年演员杨崑、胡娉、毛文霞共同来演绎《牡丹亭》。
打破传统看戏模式看完全本要花两个晚上
能看全本《牡丹亭》对戏迷来说当然是件喜事。不过,由于时间过长,要分上下两场,花两个晚上才能看完,完全打破了传统的看戏模式,这对观众来说是一个挑战。
对此,林为林说,《牡丹亭》虽然分两天演出,但每场戏的票是分开卖的,因为上半场主要以杜丽娘为主,而下半场主要以柳梦梅为主,观众就算只看一场也能看懂。
嘴上虽然这么说,但林为林心里当然希望观众能坚持看完两场。“我有一个设想,如果反响好的话,以后,每年都会演上几场。”
这几年来,国内几大昆剧团都热衷于排经典名著的全本。1999年,上海昆剧团也曾排过全本《牡丹亭》,比浙江昆剧团版的《牡丹亭》还要长,整台戏演出时间长达9个小时,分3个晚上演完;去年,上海昆剧团又排了全本的《长生殿》,历时10小时,许多戏迷追着看了三天三夜,成为上海的一大文化盛事;苏州昆剧团也曾排过全本《桃花扇》;接下来,北昆也马上要排全本的《西厢记》。
很显然,这些剧团并不想把全本排出来后,只在公众面前昙花一现。那么,如何吸引观众看完这么长的戏,成了各大剧团头疼的事。
上昆版《牡丹亭》的导演郭晓男认为,让观众三天三夜追看一个戏的确是有点难,所以除了昆曲原有的艺术魅力,要尽可能在舞台样式上有所创新。“演完几场后,把戏改了改,缩短到6个小时。”郭晓男说。
记者曾采访过著名话剧导演赖声川,他提供了一个台湾观众看长戏的样式。他说,下午两个小时,然后剧场提供晚饭,吃了晚饭继续看。
林为林则认为,剧场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能吸引观众看完全本,可以考虑做一个和北京厅堂版《牡丹亭》的样式,边吃边看,把看戏当成一种“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