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26日讯
13人一个班!这可能是杭州市最小的班级了。可这么个“小小班”却云集了上城区跑、投、跳项目的众多冠、亚军,它就是始版桥小学的五四班,一个被命名为“田径特色小班”的班级。创设一学期后,昨天,这个班又迎来了一名新成员——来自抚宁巷小学的郭聪聪。
新闻现象
13个冠、亚军一个班
正是中饭时间,小家伙们埋头吃着饭,个个饭量惊人。偌大的教室显得很空旷,因为只有13套桌椅。
班主任丁英杰是体育老师,他骄傲地介绍着自己的“爱将们”:小个子姜帆是区运动会400米和800米的双料冠军,大块头余鸿辉是男子乙组铅球冠军……一个班几乎云集了整个上城区跑跳投的冠、亚军。“今年,他们肯定能在杭州市的比赛里获奖,我对他们有信心。”
这个班享有“特殊待遇”,一周有5节体育课,分别由5名体育老师执教,武术、瑜珈、体育舞蹈等等什么都学。训练则由3名专职教练担纲:丁英杰训练跑步;方伟民训练跳高、跳远;还有一名教师训练投掷。
校长梅升君说:“与专业的少体校不同,除了发挥他们的体育特长,我们丝毫不放松他们的文化课。”这不,梅校长亲自上品德课,数学由科研主任吴老师上;语文老师叫许珩,是市教坛新秀。
梅校长说:“我们在做一种尝试,希望能利用学校在体育教学上的特长,挖掘一些有天赋的田径苗子。”
新闻个例
他们一家充分信任学校
郭聪聪是上城区60米和100米的双料亚军,方老师一直觉得她是个好苗子,可小姑娘舍不得离开抚宁巷小学的老师和同学,加之对新班级缺乏了解,第一学期,她没有加入这个特色小班。
小姑娘坚持着奔波的训练生活:白天在抚宁巷小学上课,下午坐上爸爸的电动车,赶到上城区田径训练基地——始版桥小学参加集训。
但平易近人的教练,乐于助人的同学们渐渐征服了她的心。一学期后,她终于加入了这个大家庭。“这个班级汇总了上城区跑步最优秀的同学们,我喜欢和他们一起锻炼。如果能把每天赶路的时间节约下来,那对学习和训练都有好处。”懂事的聪聪特别强调,这么一来,爸爸也不用每天接送这么辛苦了。
郭聪聪的父母曾经都是跑步选手,妈妈是中长跑选手,当过体育老师,爸爸是短跑选手,从小在少体校参加训练。对女儿的选择,他们全力支持。
作为父母,他们有很现实的考虑:“希望她能凭借优异的体育成绩,上好的初中,好的高中,甚至考上重点大学。”妈妈厉女士曾经因为出色的体育成绩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重高。“让我们很放心的是,学校对文化课抓得很紧,派这么多好老师管这十几个学生。”
新闻分析
发展体育特长是一条上重高的出路?
用体育特长敲开优质初高中的大门,不少人认为,这是一条现实可行的办法。
先说初中。上城区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只要参加杭州市的体育比赛,全区公办初中可以由家长选择。而每年参加市体育比赛的16名学生,很多出自始版桥小学。
对优质的民办初中来说,具有体育特长也是一种资本。建兰中学校长袁明元说,成绩好,体育又有特长,这样的学生他喜欢。“我们每年都会招一些,他们的成绩并不会太拔尖,但也不差,还能为学校争得荣誉。”
而作为一个教龄30年的小学体育教师,方伟民所带的学生每年起码有2到3名被保送进杭城的一些重高学校。
但并不是人人都赞同用这样的方式进入好学校,一位家长拒绝把自己的孩子送进体训队,她在给校长的一封信中写道:“孩子就应该有他们自己的天地,只有满足他玩的兴趣,那么无论在身体还是在学习上他肯定是最棒的。我不羡慕别人的孩子在体育项目上拿名次,或钢琴考了几级,也不羡慕凭这些特长进入某些重点中学。子曰:‘过犹不及。’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体育或者学习上,都是不可取的。”
一名重高负责招生的老师也表示:“想依靠体育特长进重高,在决定前一定要慎重考虑。”他们不止一次碰到这样的学生:“因为体育好进了学校,可到了高二这条分水岭,成绩一落千丈,最终选择自暴自弃,甚至最后连老师、家长都选择了放弃。”这位老师认为:“只有成绩不错,加之体育优秀,在发展特长的同时,跟得上学习,这样才是一条好的发展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