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行线开通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下班高峰文三路排起了长队。(资料图) 胡元勇 摄
浙江在线02月26日讯
杭州城西的文二路文三路,实行单向通行3年多以来,在一定程度上是城西交通的“晴雨表”,有不少人为之叫好,也有周边住户认为单向通行不便。
现在,整治工程即将结束,是继续单向通行还是恢复双向通行,成为一个焦点话题。
这个话题,因政协委员的一份提案,再次受到众人的关注。杭州市政协副秘书长、民革杭州市委副主委卢华英,将相关话题写进提案,并将提案递交给已于昨天正式召开的杭州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
对这个话题,在这两条路边的商家和住户,以及交警、建委等职能部门,也有话要说。
卢华英委员告诉记者,文二、文三路目前实行的是单向行驶,是在当时四车道的道路条件下,解决城西行路难的重要和有效举措,也是不得已的举措。“刚开始实行单向行驶时,尽管给沿途群众和单位带来很多不便,但大家都给予了很好的理解和配合。”
但是,随着文二、文三路拓宽工程的完工,这两条马路,已由原来的四车道变成了六车道。于是,恢复这两条道路双向通行的呼声,又渐渐高涨。“我们最近收到很多群众的来电来信,大家都认为拓宽后的道路,已可基本满足双向通行能力,希望政府恢复这两条主要道路的双向通行。”
卢华英委员说,对于普通行人而言,双向通行后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少绕路,节约上下班和办事时间;二是可缓和周边道路通行压力,方便沿途群众和单位车辆出行;三是可以更好地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率。
“我们特意做过一个调研,发现早高峰时,文二、文三路的交通有明显的方向流向。即早高峰时,由西向东的车辆多;晚高峰时,由东向西车辆多。也就是说,早上大家都挤文二路,文三路很空;晚上大家又都挤在文三路,文二路很空。如果继续实行单向通行,不但会在早晚高峰时,浪费了另外一条路的道路资源,也会增加其他周边道路的道路压力。”
卢华英委员还提出一个很有想法的点子,即通过交警部门目前使用的交通变道信号灯的指向变化,改变早晚高峰各方向通行的车道数,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例如,在早高峰时由西往东在文二、文三路各开辟四车道,由东往西各开辟两车道。晚高峰时作出相反的调整,使道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恢复双向通行是个重大课题
杭州市交警支队表示:经综合评估后再做决定
对于政协委员有关恢复双向通行的提案,昨天下午,杭州市交警支队秩序处处长阎浩说,当时实行的城西单行线,是经过周密调查论证推行的,打破了传统理论上的“不可能”。目前还没有看到提案内容,但交警部门一直非常重视市民的意见和建议。至于文二路、文三路是否会恢复双向通行,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大课题,需要做大量的调研摸底工作,采集大量的数据进行比对,对沿线单位、居民进行走访调查,并组织专家认真研究讨论,综合评估后再做决定。
单向通行为的是构建新型交通网
2004年6月19日晚上10时起,通往城西的、杭州市建市以来最长的两条主干道文二路、文三路,开始实行单向通行,那是杭州着手构建新型交通网的一个动作。
尽管事先已在媒体进行宣传,但对习惯双向通行的杭州人来说,单向交通还是一个让人陌生的词汇,好多人措手不及。据统计,从2004年6月19日单行线开通至6月26日的一周内,12345市长热线和杭州交警支队共接到500余个投诉电话,最多的一天有150个。
然而,一年后,单行线经受住了考验。最大的优势是:路口的红绿灯减少了一半的向位,将从前四个方向的多向位错综复杂的通行轨迹“拉直”了、理清了,车辆通行自然要流畅很多。由于都是同向行车,驾驶视觉基本向前,不用经常“左顾右盼”。对于行人来说,在穿马路时,也只要专注于一个方向就够了,安全性大大提高。
用的哥余富民的话说,在单行线实行满一年的那天,他给单行线打了9.6分的高分,而之前他给出的分数只有4分。现在,余富民最喜欢选择单行线,理由只有3个字:快,安全。
单向通行的成功案例,还有湖滨地区的延安路、浣纱路区域。
就连原本杭州一直学习的“老大哥”上海市的相关部门,也反过头来向杭州“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