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联供图
浙江在线02月28日讯
相比股票和基金,银行理财产品一向被投资者喻为“避风港”。虽然收益不高、投资时间较长,但其风险性也相对较低。然而,就在许多看不懂股市起伏的投资者,准备把自己的财富交给银行去打理,计划购买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时,记者却通过调查发现,多款与港股挂钩的银行理财产品正陷入零收益甚至负收益的尴尬境地。缺乏专业金融知识的普通投资者,如果贸然把钱交给银行去购买一些理财产品,很可能不但没钱赚,还会亏掉一大部分的本金。
现象
东亚银行利财通1期
账面亏损已超过60%
昨天,这样一则消息惊动了业界:挂钩瑞银结构性票据、于去年9月在全国发售的东亚银行一款代客理财产品“利财通”1期,至今年2月14日已浮亏63.18%。
据了解,“利财通”是款QDII理财产品。关于QDII,不少购买过同系列产品的投资者都感同身受:在风高浪急的海外市场,它显得非常脆弱,甚至可能遭遇全军覆没式的重创。统计显示,截至今年2月14日,嘉实海外、上投亚太优势、华夏全球、南方全球4只基金QDII净值分别浮亏23.6%、21.9%、18.4%和16.8%。
记者随后从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得到了“利财通1期”市值的最新数据:截至2月14日,利财通产品市值为36.82%(已扣除3%的相关赎回费,并已减去首月已派发的固定收益2.75%);客户如果提前赎回,赎回金额以市值计算。也就是说,假如投资者去年9月花10万美元购买该理财产品,目前这10万美元的理财产品,市值仅3.682万美元,亏损6.318万美元。
记者从东亚银行杭州分行往期的宣传册里找到了“利财通1期”的相关资料:该产品由东亚银行于去年9月10日—9月27日在全国发售,主票据与复星国际、大唐发电、中国人寿、招商银行四只港股的表现挂钩。当时,东亚银行促销“利财通1期”的口号是:“首月保证年收益率30%的固定收益;有机会缩短投资期至两个月,更可赚取年收益率15%的红利……”
后来,东亚银行又相继推出了利财通投资系列2、3、4期,投资标的依然是通过结构性票据挂钩于部分港股。东亚银行当时承诺,不论首月股票表现如何,投资者保证可获取可观的固定收益:系列2为4.444%,即年收益率50%;系列3为7.111%,即年收益率80%;系列4为2.6389%,即年收益率25%。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利财通”不仅没有实现对外宣称的可观投资红利,反而陷入了巨亏泥潭。对陷入尴尬境地、很可能让投资者功亏一篑的“利财通1期”,东亚银行相关负责人却表示:“该产品距离到期日还远,现在表现(亏损),不代表将来表现(也亏损)。”该银行认为,此理财产品最长投资时间为3年,因此与其他以短线为目标的投资产品(如股票)并不一样,投资者应在到期后再判断账面资金究竟是盈是亏。对于如今出现的巨亏,该行建议,投资者如对挂钩的4只股票有信心,就不必急于赎回,可等待港股反弹时再赎回。
释疑
挂钩4只港股遭巨亏
复杂系数设置是主因
虽然东亚银行的相关人士给出了“让时间来说明一切”的态度,但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市值浮亏超过6成的理财产品,在国内QDII中十分少见。对此,很多投资者十分震惊,难以理解。
“生不逢时是巨亏的一个原因。”杭州某银行的理财师分析认为,“利财通1期”挂钩的4只港股都属于高风险品种,而产品推出之后,港股指数连续下跌,这些股票在市场波动中难以幸免,因此出现了较大的亏损。
而让投资者难以理解的是,利财通1期挂钩的4只股票,股价与发行后第一个交易日股价相比仅平均下跌40%左右,表现最差的复星国际,跌幅也不过50%左右。为什么一挂钩后,市值浮亏会超过60%呢?对此,东亚银行杭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解释,投资期内发布的赎回参考价格包括了很多因素,如股票波幅、利率、时间值、篮子股票的相关系数、股息等,产品现时的参考价格很大程度上是根据最逊色股票的表现(即复星国际)来计算的,而近日复星国际的股价相对去年9月大幅下跌,如果选择此时提前赎回,不仅要承受挂钩股票本身价格的下跌,还要为影响产品市值的其他因素买单。
纵深
不仅利财通出现巨亏
港股QDII普遍很脆弱
投资者斥责的不仅是外资银行,不少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一样遭遇零收益、负收益。
日前,一投资者向早报反映,于2006年12月花6万元购买了民生银行“非凡理财——人民币第十二期”理财产品。该产品挂钩8只在香港上市、具有内地背景的金融龙头股,预期收益7%左右,期限两年。前两天,银行给他打电话称,该理财产品到现在为止基本没有收益,并称估计今年年底到期时也不会有收益,建议他提前赎回。但提前赎回需支付3%的手续费,也就是说这位投资者放在民生银行的这6万元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已亏了近2000元。
回顾过去一年的资本市场,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都出现了整体向上的格局。挂钩资本市场的银行理财产品却屡屡出现零收益、负收益,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杭州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副行长这样认为:资本市场的大牛市并不意味着结构型理财产品收益就高,一旦其挂钩产品的条件没得到满足,就会产生零收益。
记者了解到,除民生银行外,在杭多家银行出现的几款零收益的理财产品,基本上都是挂钩港股市场的结构型理财产品,产品设计非常相似,同样都是挂钩股票出现大部分上涨,但最终因为结构型产品的收益条件设置而未能实现盈利。
这位副行长分析认为,当初产品设计时是考虑到挂钩股票同为金融股,股价波动具有一定的联动性,最好股票与最差股票表现应该不会相差太大,因此实现收益的可能性较大。不料,去年尤其是下半年开始,港股金融板块出现大幅调整,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这些金融股的市值急剧缩水,导致挂钩产品的收益最终为零。
呼吁
银行销售理财产品时
应主动提示核心风险
“国内首轮QDII理财产品遭到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相当多的投资者对理财风险仍处于知之甚少、毫无风险意识的无知状态。”理财分析师姚先生指出,很多银行的销售人员对其促销的金融产品的认知并不比普通投资者深刻。为什么挂钩这几只股票?银行并没有用客观的数据资料告诉投资者。这就需要投资者自己判断,并承担相应的风险。
以东亚银行正在发售的“聚园宝”系列7为例,该产品说明书的第一段写道:若阁下看好江西铜业、中国石油化工、中国交通建设及中国平安保险之前景,并希望在股票上升、横行或甚至轻微下跌的情况下仍有机会赚取优厚收益,东亚“聚园宝”投资产品系列7(保本投资产品)将是一种理想的投资方案。
实际上,这个产品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相当于买了一个固定收益产品(保本部分)和一个具有收益上限的看涨期权。这个产品中,最大的风险点在于挂钩的四只股票的未来市场表现需投资者自己判断,但购买此类产品的投资者通常没有时间精力和相应的研究能力。
专家提醒,在股市剧烈震荡、方向不明的形势下,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是投资者的首选,而理财产品有赔有赚也是很正常的事,但投资者若对所购产品了解得模棱两可,甚至对内在风险毫无防备,那么投资便成了赌博。
提醒
理财产品设置很复杂
购买之前应研究充分
在股市剧烈震荡、方向不明的形势下,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是投资者的首选,而理财产品有赔有赚本也是很正常的事,但投资者若对所购产品了解得模棱两可,甚至对内在风险毫无防备,那么投资便成了赌博。
经常在香港、杭州两地往来,从事贸易工作的陈小姐在看过“利财通”1期的说明书后,这样评价:“这个说明书完全是按照香港人的语言习惯表述的,内地人读起来非常困难。”正因为一些QDII产品的复杂性,许多持有“利财通”系列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在签署合同文件前能完全搞懂产品属性的凤毛麟角。许多购买者表示,他们至今都未能搞清楚所购买的理财产品究竟为何物,当初单凭收益诱人的理财宣传促销广告,就心动买进了这一类具有杠杆放大效应、非保本高风险型的结构性金融理财产品。
有专业人士指出,今后将有更多设计更复杂的金融衍生投资产品在内地涌现。如何在制度上给予投资者基本的财富安全保护,提防金融机构设计艰涩难懂的产品,是资本市场加速开放时代一个迫切需要破解的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