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袁隆平的县农技员
1981年,在农村长期蹲点过程中,黄烈文发现当地农民普遍种植的“汕优6号”杂交稻开始出现抗病性、种性退化的现象,而且其生育期太长。要想改良这一品种,就必须在“汕优6号”种子母本基础上,找到与之相配的优良父本。经过对比研究,黄烈文发现湖南的“威优64”种子其父本“测64”可能适合。于是,黄烈文决定赴湖南向“杂交稻之父”袁隆平求助。
“当时袁隆平的名气已经很大,全国各地前去参观取经的人很多。作为县里的一个小小农技员,我也很担心人家会不会搭理我。”黄烈文说,自己未见袁隆平前,就已经作好了被拒绝的准备,但同时也作好了第二次、第三次拜访的准备。
见到袁隆平后,黄烈文将自己改良种子的设想和盘托出。有理有据的分析、可靠翔实的数据让袁隆平对眼前这个貌不惊人的农技员一下子刮目相看。“一个县里的农技员对良种的选育研究得这么透,而且对育种工作这么投入,让我非常感动。”黄烈文至今还记着袁隆平当时说的话。袁隆平马上叫助手去寻找“威优64”父本“测64”。但由于所有的种子都被送到了海南基地试种,根本无法找到。袁隆平想起了自己作为样本密封保存的两公斤种子来,他让助手立刻取出0.25公斤交给黄烈文。拿到种子的黄烈文激动万分,要知道视种子为生命的袁隆平拿自己的样本送人还是平生第一次。
有了父本后,黄烈文马上安排人员赴海南育种,并于1982年育种成功。经过连续试种,1990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在全国推广。据统计,截至1995年,该品种在全国推广面积达1.68亿亩,全国平均亩产增加50公斤,农民增收84亿元。武义县也被袁隆平列为湖南之外为数不多的育种基地之一。
-链接
武义荣誉市民袁隆平
和武义20余年的情缘
“看到我们的杂交水稻科研成果能在武义县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我非常激动!作为科学工作者,这是我们的职责和义务。今后我一定要更好地保持这项荣誉,为武义县33万农民作更大的贡献!”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武义县说的一番话。
10月20日上午8时,武义温泉山庄内喜气洋洋,武义县委、县政府将要授予袁隆平“武义县荣誉市民”称号,并向他汇报武义县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情况。而一脸黝黑的袁隆平却笑眯眯地提出:“先到田头去。”
金秋十月,稻浪翻滚。在武义县熟溪办事处种粮大户赵云法的田头,赵云法指着他和朱国平共同承包的百亩示范田告诉袁隆平,他们今年种植袁隆平选育的“两优培九”,眼下长势喜人,亩产估计会有550公斤。
当时的金华市领导深有感触地说:“去年‘反伪科学斗士’何祚庥来金华作报告时曾经说过,人类史上每一次重大技术革命都带来一个新的时代,它同时把相关的经济革命、政治革命和文化革命都纳入历史进步的轨道。袁隆平先给我们带来了高产杂交稻,后给我们两系优质杂交稻良种,今天又来关心武义县‘两优培九’杂交稻组合的实施情况。富起来的武义农民不会忘记袁隆平!”
袁隆平与武义的结缘始于上世纪70年代。1976年,武义县开始引种杂交晚稻,1978年大面积推广,亩产超千斤。1980年10月,为了解决杂交晚稻“汕优6号”生育期长、抗性退化等问题,武义县委、县政府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攻关。但多次试验,均未成功。情急之下,武义县农业局黄烈文一行赶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向袁隆平讨教。袁隆平就将一包“威优64”良种无偿赠送,并将有关技术资料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武义农民。
就是靠这包种子,武义县到海南选配成功了“汕优64”杂交晚稻新组合。后来,这个组合在武义全县推广,并成为浙江省杂交晚稻的当家组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袁隆平说:“杂交早稻种植的面积比例之高,武义在全国排在第一位。”(据2001年10月22日《信息参考报》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