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07日讯
仅占全市规模企业总数一成的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却创下全市利润总额的六成半。昨日出炉的《2007年绍兴市名牌发展报告》透露,去年绍兴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占全市规模企业总数的11.3%,销售收入却占到52.3%,利润占到64.9%,税收占到67.4%,出口占到49.0%。
《报告》的几组数据让人兴奋:截至去年,绍兴中国名牌产品新增数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一,总数也首次跃居全省第一;首批5个浙江名牌,绍兴占3席;在“2007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上,出现了6家绍兴企业的身影。
市质监局质量处处长王焕君分析,名牌战略引领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最明显的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优化经济发展方式。
数据显示,去年,我市500家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销售2445.89亿元,利润159.81亿元,税收88.24亿元,出口63.71亿美元。这些企业对全市规模企业销售收入增长、利润增长、税收增长、出口增长的贡献率分别高达37.7%、34.4%、39.8%和35.2%。特别是226家省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利润额、税收额,占了全市规模企业总数半壁江山还多。
一大批名牌企业的出现,大大提升了“绍兴制造”块状产业发展水平。王焕君表示,去年我市块状产业创牌取得重大进展。新昌制冷配件与医药化工行业、绍兴县家纺行业、诸暨织布行业创中国名牌实现了“零”的突破;绍兴黄酒、诸暨大唐袜业、枫桥衬衫则锦上添花,分别新增中国名牌产品3个、2个、1个。至此,我市重要块状产业共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3个,覆盖纺织服装、照明、医药等16个块状产业。尤其是绍兴黄酒、诸暨大唐袜业、嵊州领带成功上榜首批浙江区域名牌产品。他们通过品牌扩张、资本运作等方式,使区域企业快速发展,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扩大了区域经济的影响力。
“与以往相比,企业在创牌的时候,更注重以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大研发费用的投入,创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王焕君强调,去年我市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投下的研发费用逾71亿元,同比增21.2%,取得了多项成果。如“新和成”去年研发费用占企业销售收入的5%以上,与多所国家重点大学建立联合科研站,开发的维生素A产业清洁生产技术,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中国石化行业发明一等奖,成为可与“帝斯曼”、“巴斯夫”等国际巨头抗衡的高科技企业。
据统计,目前我市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共拥有专利3901项,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2家,拥有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4家,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拥有博士后工作站1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