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3日讯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绣花做衣服之类的女红(音gōng)不仅是中国女性必学的传统技艺,而且形成了一种集温暖、真情元素于一体的女红文化。曾几何时,随着一间间机织毛衣店出现在大街小巷,一台台旧缝纫机被送往废旧物品收购站,女红离我们越来越远。不过近年来,一种学习女红之风又悄然在甬城流行。日前,记者走进了将女红列为选修课的学校,专门教人习女红的小店,发现悄然回归的女红被赋予了时代意义———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锻炼他们的耐心……
学校开设女红选修课
“老师,你看这一针该怎么穿过去呀?”
“哎呀,老师,这条线用完了该怎么办呢?”
在学生们此起彼伏的求教声中,任课老师忙得跑前跑后,指导着他们如何绣“十字绣”。
这是日前记者在宁波市职教中心采访时看到的情景。
市职教中心办公室主任傅卫东告诉记者,学校经过调查发现,现在的女孩子绝大多数不会做针线活,更不会绣花,衣服破了,也只好由妈妈或找人缝补。该校于本学期将十字绣、插花等带有女红色彩的课程列为50门选修课之一,想以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让学生养成做事耐心细致的好习惯。没想到一经推出便成了学生们竞相报名的热门课程,由于师资有限,学校只好动员一些学生选修其他的课程。
学生们为什么喜欢上女红课?趁下课的间隙,记者采访了几名女同学。一位同学说,她喜欢看古装电视剧,看到古时候的女孩子做女红的样子很可爱,自己也想学。另一名同学说,会做针线活,不但家长高兴,周围的朋友也会羡慕。
记者还走访了我市的部分高校。在宁波大学、浙江万里学院等高校,凡是和记者接触的女大学生大部分均称,对于生活中的那些缝缝补补都不是很在行,有的甚至连针线都没有拿过,不知道“顶针”为何物。但是一说到十字绣等时下风靡校园的手工艺制作,很多学生都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希望能有机会好好学。
女红相关产品走俏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市场上关于如何做女红的书籍和光碟销量也不错。3月5日,记者在成功书店看到,这里关于女红的书和光盘有20多种,不仅有针织类,还有如何编织中国结等。据一名营业员介绍,这些书和光盘平均每天能卖30多本(套),在书市不景气的今天,这个销量算是相当不错了。采访中,记者看到一名打扮时尚的女孩子买了三本关于女红的书,记者问她买这书干什么,她不好意思地说,她的男朋友在外地当兵,她想给他织一件毛衣,因为不会,就买本书回去看着学。
在鼓楼、天一广场等地,不时能看到结伴的女孩子进入十字绣的品牌店。一名店老板说,双休日的时候顾客通常比较多,其中又以中小学生为主,她们大都结伴而来,向她学了十字绣的基本针法就拿回家继续绣。她说,从选购到学会针法前后不过1个小时,因为十字绣针法简单易学,很多年轻人都喜欢。
阳刚男儿也做女红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学女红大部分都是女性。随机采访的20多位男人中,多数人以不屑的口气说:“学那干什么?我又不是女人!”但在江东区爱心编织站里,记者却发现了一个男人的身影。
他姓葛,2002年下了岗,妻子虽有工作,但家里的收入依旧很微薄,他下岗后家里的生活更加拮据。妻子为了补贴家用,隔段时间就从编织站里拿些半成品在家加工,妻子经常忙到晚上12点多。于是,他让妻子教他钉扣子,渐渐地,他喜欢上了这项工作,于是开始自己上门到编织站领半成品,刚开始还有些尴尬,毕竟像他那样做女红的男人少之又少。一回生二回熟,多去了他成了“香饽饽”,因为他手脚麻利,活又做得好,一个月也能挣不少钱。虽然不能和以前工作时相比,但能和妻子一起分担家里的困难,他感到很开心。妻子说,他现在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又能和自己一起做编织站的活,三口之家日子过得乐融融。
多数家长支持孩子学女红
据傅卫东介绍,开设女红课后,多数家长都很支持孩子学习针线活,认为女红锻炼了孩子的耐心,对孩子成长有利,有的家长认为女孩子今后在社会上该有自己的性别角色,但也有个别家长认为女孩子学女红有“不务正业”之嫌,学生将大量课余时间放在女红上面,影响了学习。
小琼今年上高二,报名选修了十字绣课程。虽然是刚上课,但她却已经有两年的绣龄了,大大小小作品有10多件。“不用传统的绣花棚架、针线篓等女红工具,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演绎同样的精髓,我相信会有更多年轻人去主动接受和传承的。”小琼说到十字绣滔滔不绝。小琼说,她的父母一开始反对她学十字绣,怕影响学习,后来看她的作品越来越好,就不怎么反对了。
另一名李娟同学的父母就十分支持女儿学女红。李娟的母亲对记者说,女孩子在上学时学点生活的基本技能是必须的。在接受记者调查的10多名家长中,大部分都支持孩子学女红。一名家长说,女孩子早晚还是要以家庭为重的,女红既能培养孩子的生活素养,又能让孩子学到一项技能。
教育文化界人士力挺女红回归
女红何以走向没落,又为何再次流行呢?
据市职教中心校长张国方分析,随着机械化的普及,女红越来越被边缘化。同时,不少家长为孩子报名参加奥数、英语、钢琴之类的培训班,久而久之,女红等传统文化失去了“由母女、婆媳世代传袭”的传承方式,母亲不做,孩子自然少学或者不学;孩子不学,孩子的孩子更无从学起,传统的女红文化便在这样的循环机制中逐渐消失。
近年来,有关部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力宣传,让人们又开始怀念起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来,同时,新闻媒体报道的一些新生代女孩子因为不会女红闹出笑话甚至家庭不和的事,也让女孩子倍感压力。
宁波市群艺馆高级研究员许响洪介绍,宁海县“十里红妆”作为女红传统文化的代表,曾参加过2006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最后虽没能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但也使女红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宣传。女红作为一种民间文化艺术,见证了中华女性独有的心灵手巧、吃苦耐劳的性格和美德,不管社会怎么发展,民族固有的东西都不会被抛弃,岁月越久远,传统的民族文化会越来越闪烁出多彩的光辉。
相关链接
女红(音gōng),是指古代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古时,女子历来重视“德、言、容、工”四德的培养,其中的“工”即为女红针线活,因此女红成为旧时女性的一种象征。民间有句话:好姑娘的标准一是好针线,二是好茶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