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楼下摆几张凳子,就是空巢老人们聊天的最好方式。 记者 包敦远 摄
浙江在线03月18日讯
昨天,寿秀珍打进早报热线求助,说想找个大房子给老年人住。
“小房子方便老年人走动也方便打扫,为什么要找这么大的房子?”接线员问。
出人意料的是,寿秀珍一口气报出了一串“住户”:86岁的妈妈、58岁的精神残疾哥哥、82岁的公公、79岁的婆婆,还有小姑子的公公婆婆,妹妹的公公婆婆,以及望江门一对年过八旬的老邻居……总共有近10位老人。
她的宏图大计,就是把这些分散的“空巢老人”聚到一块,组成一个“亲情大家庭”,既可以让老人们消解寂寞,又方便子孙们轮流照顾。
她很怀念那个其乐融融大家庭
每个人都会老。56岁的寿秀珍说,自己也将步入老年人行列了。
寿秀珍一家六个兄弟姐妹,她排行老四,最年长的姐姐今年65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一大家子都住在复兴街的一个大院落里。
“我妈妈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爸爸每月39元工资要养活八张嘴,非常不容易。”寿秀珍回忆,虽然生活艰辛,但一家人相互扶持,其乐融融。
唯一遗憾的是,比她大两岁的哥哥知青下放去了黑龙江,4年后因突发精神分裂症,病退回家。
“后来,我们都各自成家了。生病的哥哥几十年来都和父母住在一起。”前些年,老房子拆迁后,父母带着哥哥搬到了景芳五区的一个孤套里。
夜深人静时,寿秀珍偶尔会想起,那个大家庭曾有的欢声笑语。
老母亲对儿女变得格外依恋
去年,90岁的老父亲因病去世了,一向乐观的母亲显得很沮丧,在感情上也对儿女们更加依赖了。“我们要是有个三五天没去看她,老人家就开始唠叨,说做人没意思。”
寿秀珍也曾把母亲接回北景园的家里住,但老人说楼层太高,住得不习惯。“也许是精神上不开心,妈妈经常说这里痛那里痛,可跑了好多医院,又查不出究竟得了什么病。”
昨天下午,记者敲开了寿秀珍母亲的家。三楼一个2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室一厨一卫。卧室里,挤了三张床:老母亲的,病儿子的,保姆的。
“儿子女儿都很孝顺,保姆对我也很好。”老人坐在床沿,眼神中有些兴奋。她说半年来几乎没出过门,除了去医院,哪怕楼下也很少去。“以前老头子在,我们还能说说话,现在连说话的人都没有了。”
太多“空巢老人”让她放心不下
让寿秀珍牵挂的,不仅仅是年迈的母亲和卧病的哥哥。
两年前,寿秀珍的公公中风了,只能由年近八旬的婆婆照顾。“他们都有养老金,但无论如何都不肯请保姆。”寿秀珍说,一是婆婆家小,保姆没地方睡,二是老人家舍不得花钱。
寿秀珍的妹妹,也同样为照顾婆婆的事犯愁。老人虽然很渴望能多几个伴,聊聊天,但碍于情面不愿去敬老院,生怕子女因此落下不孝顺的罪名。
不久前,寿秀珍路过望江门,就顺道去看了看多年的老邻居童爷爷一家。“现在,我们出个门都怕啊!”刚一见面,童爷爷就忍不住吐起苦水来。
前几天,趁着天气好,老两口兴冲冲地去吴山广场逛了一圈,去时高高兴兴,回来却走不动了,坐公交车么,怕弄不清方向,打车么,又舍不得花那个钱。最后好不容易走回了家,童爷爷落得头昏眼花,直喊难受。
一个充满孝心的“宏图大计”
这些天,寿秀珍跑了无数个地方。她琢磨着,要找一处房子,让这些老人重组一个大家庭。
她的大胆构想得到了兄弟姐妹们的赞同,最开心的就数老人们了,他们都盼着能早日过上“集体生活”,不仅能相互照应,还能彼此解闷。
寿秀珍的构想是:一年花三四万元租金,租一间两三百平方米的房子,简单装修一下,请上两个保姆,一个负责做饭,一个打扫卫生,儿孙辈每天轮流去照看,既可以减轻每个小家庭的负担,又能让老人们开心。“这样条件的房子,在余杭、萧山都能找到,但是看病麻烦,我们赶来赶去也不方便。”
如果你有合适的房源,愿意成全寿秀珍的一片孝心,请拨打0571-85055555与我们联系。在城市养老方面,如果你有什么好点子,也欢迎加入讨论。
养老的最高境界就是家庭养老,因为它最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子孝媳贤,经济条件又好,在这个环境里养老,对老人来说最幸福。
其次是居家养老,子女不在身边,老人独立地住在自己家里,生活在熟悉的社区、熟悉的环境中。
第三,是国外的一条好经验,类似于托儿所的托老所。这种方式适合于子女都在工作,又离得比较近的老人。这样既能享受社会服务又能享受天伦之乐。
第四则是老年公寓。这种老年公寓有别于传统的养老院,老人的生活能够保有私人空间。
排名最后的才是同吃同住的养老院。
寿女士的宏图大计是一种结合了前三者的养老方式。首先,这是一个大家庭,不是所谓的某机构开设的老人活动生活场所,而且有子孙辈轮流的照顾,老人在心理上有一种“家”的认同感;其次老人们彼此熟悉,有共同的人际交流圈子,熟悉居住环境,能自己进行散步、购物、看病等活动,相当于生活在熟悉的社区中;另外有保姆提供日常服务,子女又可以时常探望,老人相当于被托养。
这种养老方式是寿女士根据自己家庭特点而想出来的一种过渡办法,也代表了现代社会的一种趋势。
一般来说,中国传统家庭表现为三代同堂、四代同堂这样的群居式家族式人口基本结构,但随着经济发展,现代家庭结构已经倾向于两代居,丁克家庭与单身家庭正成为社会的一种常态现象。
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家庭结构将重新走向复合。传统的以一方家庭为轴线的发展模式,会演变为围绕孩子为中心的双方家庭的新聚合。
●相关链接
丹麦:世界闻名的丹麦哥本哈根市“老人镇”是一种全托性质的老人之家,每位老人住一间房子,生活十分舒适;为老人健康服务的理疗、康复治疗等设备既新又齐全;同时还有文娱场所、餐厅、咖啡间、小卖部、理发室等。
荷兰:荷兰有个“日间老人之家”。白天老人集中在一起,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制作小手工艺品之类,或者组织集体游逛、娱乐,还供应茶点、咖啡,提供洗浴、理发等生活设施,晚上老人们各自回家休息。
日本:日本是世界上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一种家庭式的养老院正在持续走红,全国已达到2300余家。这种小型敬老院一般只能收容5~8名老人,然而它带来了一个创办者始料未及的好处:竟然还能使痴呆症患者的病情在不同程度上得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