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海归潮,各有特点
说到海归回国的历史,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读。不可否认的是,每一代海外学子的回归,都给中国带来或大或小的冲击,甚至引领走向新的时代。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是清末公派的一批留学生,其中出现了詹天佑等帮中国奠定铁路、建筑、工业等现代化基础的人物。新中国成立后,则有钱学森这样的爱国楷模,在零的局面上帮国家建立核弹体系。
上世纪90年代开始直到现在,留学生的回归越来越偏重于企业经营。杭州高新区人事局局长陈步顺,按这些留学生的去向,大致把他们划分为三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大部分人进了高校、科研机构等,间接促进生产力;90年代中期,更多的人依托高校科研力量,创立了让人们耳熟能详的高新企业,如浙大中控、新浪、UT斯达康等;90年代末到现在,回国成了许多留学生的首选,他们的回归,或者带着国外的项目直接创业,或者是带回专利技术等,吸引风投然后创办公司。
“在杭州创办企业的留学生,大多属于第二拨和第三拨。”
吉柏科技总经理周才健,属于很早一批的“小留学生”。他1983年高中毕业后出国,回来是2007年。在他看来,留学生回国创业,跟经济发展的周期关系密切。
“上世纪90年代早中期,美国经济不景气,许多人选择回国,他们带回来互联网、通信领域的第一手资料,创办了不少标杆性的企业。
“2000年前后,互联网泡沫破灭,许多科技公司破产,也导致许多留学生回国寻找机会。他们带来了医药、电子、新材料、金融、咨询等诸多领域的资源,他们的公司现在处于高速成长期。”
当然,海外的经济状况只是留学生回来的一个因素。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让海外学子看到了更多可以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同时,“我是中国人”这一天然命题,也让更多的人把自己的未来和祖国联系在一起。
海归带来了什么
海归创业改变了国内产业生态,带来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比如,田溯宁、丁健创建亚信,将互联网带到中国;张朝阳、茅道临等创建中国大陆第一代门户网站,改变中国人的阅读习惯;李彦宏开创领先世界的搜索引擎,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的信息利用效率;邓中翰带领的中星微及武平带领的展讯,分别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等等。
大批海归活跃在高端服务领域,成为中国第三产业的领跑者。海归们在金融财务、咨询、法律、经纪代理、传媒、出版、公关、广告、旅游、会展、教育等多个领域大显身手,加快了中国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海归创业还让传统行业焕发生机。搜房、携程、e龙、如家等都是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把房地产、旅游、酒店等传统行业公司变成高效率富有活力的新兴企业。